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内部的角度不整合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22
作者
王亮 [1 ,2 ]
肖安成 [1 ]
巩庆霖 [3 ]
刘东 [4 ]
沈中延 [1 ]
周苏平 [4 ]
吴磊 [1 ]
楼谦谦 [1 ]
孙晓文 [5 ]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3]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4]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
[5] Lakes Oil,Level, Collins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阿尔金断裂; 中新统; 角度不整合; 走滑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地质、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研究并厘定了位于中新统内部上、下油砂山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在对该不整合面的分布、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古构造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柴达木盆地西部靠近阿尔金山南麓这一角度不整合的发育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联,认为正是在这一时段内阿尔金断裂带开始了区域性的隆升向着快速的走滑运动的转换,从而导致阿尔金山地区区域性古隆起带隆升作用的停止和中新统上油砂山组在柴西地区大范围超覆在早期不同时代的层序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1582 / 15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对阿尔金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 [J].
柳祖汉 ;
吴根耀 ;
杨孟达 ;
郭泽清 ;
温志峰 .
地质科学, 2006, (02) :344-354
[2]   新生代阿尔金山脉隆升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J].
陈正乐 ;
张岳桥 ;
王小凤 ;
陈宣华 ;
Washburn Z. ;
Arrowsmith J. .
地球学报, 2001, (05) :413-418
[3]   用激光微区40Ar/39Ar定年技术测定阿尔金断裂系多期活动的时代 [J].
陈文 ;
葛肖虹 ;
叶慧文 ;
刘新宇 ;
刘永江 ;
张思红 .
质谱学报, 2000, (Z1) :189-190
[4]   阿尔金断裂变形岩激光微区(40)r/Ar年龄 [J].
刘永江 ;
叶慧文 ;
葛肖虹 ;
陈 文 ;
刘俊来 ;
任收麦 ;
潘宏勋 .
科学通报, 2000, (19) :2101-2104
[5]   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 [J].
周勇 ;
潘裕生 .
地质论评, 1999, (01) :1-9
[6]   古阿尔金断裂的岩石构造依据及意义 [J].
于海峰 ;
陆松年 ;
赵风清 ;
李怀坤 ;
郑健康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8, (04) :10-15
[7]   新生代阿尔金断层中、东段右行走滑特征 [J].
杨藩,叶素娟,曹春潮,乔秦征,许同春 .
地质科学, 1994, (04) :346-354
[8]   阿尔金山上升史与塔里木、柴达木成盐关系初探 [J].
朱允铸 ;
钟坚华 ;
吴必豪 ;
刘成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2) :136-143
[9]   阿尔金断裂的地质特征 [J].
张治洮 .
西北地质科学, 1985, (09) :20-32+114
[10]  
大陆山链变形构造动力学[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