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源新认识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6
作者
卓勤功 [1 ]
隋风贵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砂岩透镜体油藏; 油源对比; 隐蔽输导体系;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东营凹陷;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7.05.01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东营凹陷沙三段中、下亚段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气来自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有效烃源岩,并非完全是"自生自储"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是流体异常高压,而不是毛细管压力和烃浓度差;油气运移通道除砂体和断层外,还有小断层、裂缝和微裂缝组成的隐蔽输导体系;油气成藏有断层—砂体、裂缝—裂缝、裂缝—砂体和砂体4种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1+111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原生岩性油藏形成机理新解 [J].
苏永进 ;
蒋有录 ;
房新娜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2) :35-38+105
[2]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含油性定量预测 [J].
卓勤功 ;
银燕 ;
向立宏 ;
程英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 (01) :51-54+58+108
[3]   断陷盆地输导体系类型及控藏机制 [J].
卓勤功 ;
宁方兴 ;
荣娜 .
地质论评, 2005, (04) :416-422
[4]   异常高压对烃源岩成烃机理和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 [J].
卓勤功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5, (02) :169-172
[5]   济阳坳陷油气主运移通道及成藏规律研究 [J].
姜慧超 ;
罗佳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5, (01) :18-20+82
[6]   湖相深水油页岩段层序地层学属性及成油意义——以济阳坳陷为例 [J].
卓勤功 ;
宗国洪 ;
郝雪峰 ;
熊伟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1) :20-22+42
[7]   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6) :871-876
[8]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付广 ;
薛永超 ;
付晓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4-26+91
[9]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J].
张照录 ;
王华 ;
杨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33-135
[10]   砂岩透镜体油藏聚油机理及成藏模式 [J].
张云峰 ;
付广 ;
于建成 .
断块油气田, 2000, (02) :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