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与学术异化

被引:6
作者
吴夏平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古籍数字化; 学术异化; 知识遮蔽; 数字鸿沟; 技术伪装学问;
D O I
10.16207/j.cnki.1001-5957.2012.05.032
中图分类号
G255.1 [善本、线装古籍];
学科分类号
050104 ; 060202 ;
摘要
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新必将导致学术变异。古籍数字化对现代学术进程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负面效应,或可导致学术异化。以下三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是知识被遮蔽伪化研究论断;二是数字鸿沟拉大区域学术落差;三是技术伪装学问使伪学术加剧。因此,积极开发语义检索系统,加大研发主体公益性与商业性协作力度,正确使用数字化成果,应是去除信息时代学术异化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关于多元古籍数字化主体的探讨 [J].
王立清 .
图书馆学研究 , 2011, (07) :53-58+18
[2]   技术“遮蔽”了什么? [J].
吕乃基 .
哲学研究, 2010, (07) :89-94+129
[3]   论信息时代人的新异化 [J].
孙伟平 .
哲学研究, 2010, (07) :113-119+129
[5]   从检索到分析——计算机知识服务的时代 [J].
李铎 .
文学遗产, 2009, (01) :135-137
[6]   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J].
跃进 .
学术论坛, 2008, (09) :150-155
[7]   数据库、计量分析与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J].
尚永亮 .
文学评论, 2007, (06) :187-190
[8]   纸简替代与汉魏晋初文学新变 [J].
查屏球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153-163+207
[9]  
古籍数字化与文献利用[N]. 吴夏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7 (003)
[10]  
数据库与古代文学研究[N]. 吴夏平. 光明日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