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人工针叶林光能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8
作者
张秀娟 [1 ]
韩海荣 [1 ]
王军邦 [2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针叶林; 光能利用效率; 叶面积指数; 湿地松; 马尾松; 杉木;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0.12.026
中图分类号
S718.512.2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对象,比较和分析了3种人工针叶林的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以热能百分比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湿地松、马尾松和杉木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36%、0.44%和0.76%;当以单位热能转化生物量来表示光能利用效率时,3种林分的光能利用效率分别为0.18、0.20和0.34 g.M J-1,杉木的光能利用效率极显著地高于湿地松和马尾松(P<0.01)。因此,采用光能利用效率模型准确估算本地区区域尺度的净初级生产力应区分不同人工针叶林树种。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D].沈文清.北京林业大学.2006, 03
[2]   基于树木年轮信息的江西千烟洲人工林碳蓄积分析 [J].
邵全琴 ;
杨海军 ;
刘纪远 ;
黄麟 ;
陈卓奇 .
地理学报, 2009, 64 (01) :69-83
[3]   植被光能利用率研究进展 [J].
赵育民 ;
牛树奎 ;
王军邦 ;
李海涛 ;
李贵才 .
生态学杂志, 2007, (09) :1471-1477
[4]   千烟洲针叶林的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J].
李轩然 ;
刘琪璟 ;
蔡哲 ;
马泽清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1) :93-101
[5]   基于GIS和RS的中国植被光利用率估算 [J].
朱文泉 ;
陈云浩 ;
潘耀忠 ;
李京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4, (08) :694-698+714
[6]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J].
肖文发 ;
聂道平 ;
张家诚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3) :18+20+19+21-24
[7]   天然三大硬阔林的能量环境与光能利用率 [J].
郭明辉 ;
李晓敏 ;
李英 ;
王缘棣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6, (04) :57-62
[8]   鹤山针叶混交林的光能利用效率 [J].
任海,彭少麟,余作岳,蔡锡安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96, (01) :15-21
[9]   红松人工林能量环境与光能利用率的研究 [J].
张彦东 ;
卢伯松 ;
丁冰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3, (01) :35-42
[10]   Using light-us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models to predict photosynthesis and net carbon exchange during forest canopy disturbance [J].
Cook, Bruce D. ;
Bolstad, Paul V. ;
Martin, Jonathan G. ;
Heinsch, Faith Ann ;
Davis, Kenneth J. ;
Wang, Weiguo ;
Desai, Ankur R. ;
Teclaw, Ron M. .
ECOSYSTEMS, 2008, 11 (01) :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