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生态宪法学的体系构建

被引:10
作者
张震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生态宪法学; 部门宪法; 生态人; 生态权利与义务; 生态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922.68 [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108 ;
摘要
为更好服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形成有助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生态法治话语体系,有必要提出生态宪法学的概念。作为一门新的子学科,生态宪法学应确定自己的学科定位与基本范畴。生态宪法学属于部门宪法学,与环境法学、生态法学等形成交叉学科。生态人、生态权利与义务、生态行为以及生态制度构成了生态宪法学的四大基本范畴。当前,生态宪法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宪法和法律保障综合方案,理论意义在于为生态文明法治提供适足的理论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31]   论生态人的要点和意义 [J].
蔡守秋 ;
吴贤静 .
现代法学, 2009, (04) :79-91
[32]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生态文明观 [J].
蔡守秋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 (02) :123-128
[33]   法律与社会的共同演化——基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反思转型时期法律与社会的关系 [J].
杜健荣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 15 (02) :109-117
[34]   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 [J].
李惠斌 .
新视野, 2008, (05) :67-69
[35]   试论生态学对于教育研究的适切性 [J].
刘贵华 ;
朱小蔓 .
教育研究, 2007, (07) :3-7
[36]   生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和解之路 [J].
王晓华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5) :99-105
[37]   卢曼和他的“社会系统理论” [J].
丁东红 .
世界哲学, 2005, (05) :34-38
[38]   环境时代宪法的权利生态化特征 [J].
陈泉生 .
现代法学, 2003, (02) :128-136
[39]   生态法的理论基础 [J].
曹明德 .
法学研究, 2002, (05) :98-107
[40]   论俄罗斯生态法的概念 [J].
王树义 .
法学评论, 2001, (03) :1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