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前寒武纪末至早寒武世生物骨骼微细结构的分异

被引:8
作者
冯伟民
陈哲
孙卫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国家攀登计划;
关键词
前寒武纪; 早寒武世; 骨骼生物; 生物矿化作用; 微细结构分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我国陕南和滇东旱期骨骼化石研究表明,晚前寒武纪末至早寒武世是地球生物矿化作用急剧变化时期.以Cloudina为代表的晚前寒武纪末骨骼化石,表现出叠锥套合结构,有机质成分高,壳变异大,具明显塑性变形等特征.早寒武世骨骼化石大量涌现,分布广泛,磷质、钙质和硅质骨骼生物群形成.以软体动物为例,早寒武世骨骼化石微细结构出现分异,现生软体动物壳质结构的主要类型柱状结构、交错结构和规则叶片结构已经发育;纤型结构发生了进一步分异,出现了为软体动物所特征的层状交错纤体结构和为软舌螺所特征的分叉与合并的纤束结构;开始出现二层结构的壳.早寒武世生物控制矿化作用开始起主导作用,为真正生物壳的形成和“寒武纪大爆发”的出现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50 / 8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陕南晚震旦世后生动物管状化石Cloudina和SinotubuliteS [J].
陈哲 ;
孙卫国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1, (02) :180-193+199
[2]   早寒武世马哈螺类的骨骼化特征、分类和演化意义 [J].
冯伟民 ;
孙卫国 ;
钱逸 .
古生物学报, 2001, (02) :195-213
[3]   河南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和腹足类化石的研究 [J].
冯伟民,钱逸,戎治权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4, (01) :1-19+121-126
[4]   湘、鄂西部晚震旦世地层与古生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唐天福 ;
张俊明 ;
蒋先健 .
地层学杂志, 1978, (01) :32-47
[5]   峡东区上震旦统灯影组中段的管状动物化石 [J].
陈孟莪 ;
王义昭 .
科学通报, 1977, (Z1) :219-221
[6]  
The early skeletal organism Cloudina:New occurrences from Oman and possibly China .2 Conway Morris,S,Mattes,B. W,Chen,M. Ame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