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典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与农户生计特征

被引:5
作者
常飞 [1 ,2 ,3 ]
杨勇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地震灾区; 居民点; 空间格局; 生计方式;
D O I
10.16202/j.cnki.tnrs.2012.04.005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文章以都江堰市典型乡镇的3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在农户问卷调查、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景观分析、数理统计等多种手段,研究了3个行政村居民点灾前2007年和灾后2010年的格局变化与农户生计特征。结果表明:①地震灾区典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在灾前灾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②典型农村居民点总体上处于在规划引导下从分散向聚集的转变过程中;③居民点的空间变化对农户生计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都江堰农村灾后重建的基本模式 [J].
罗志刚 ;
胡蓉 .
城市规划学刊, 2010, (03) :68-74
[2]   扬州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分析 [J].
蔡春菊 ;
贾宝全 ;
王成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8 (04) :42-44+48
[3]   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 [J].
李效文 ;
田甜 ;
贾黎明 ;
李广德 ;
郝小飞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3) :44-50
[4]   郁闭度对风景游憩林林下植被及林内景观的影响 [J].
章志都 ;
徐程扬 ;
董建文 ;
连志刚 .
中国城市林业, 2008, (02) :10-13
[5]   青藏高原东部山地农牧区生计与耕地利用模式 [J].
张丽萍 ;
张镱锂 ;
阎建忠 ;
吴莹莹 .
地理学报, 2008, (04) :377-385
[6]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 [J].
谢花林 ;
李波 .
地理研究, 2008, (02) :294-304
[7]   近10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 [J].
田光进 ;
刘纪远 ;
庄大方 .
地理学报, 2003, (05) :651-658
[8]   中国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邹亚荣 ;
张增祥 ;
周全斌 ;
赵晓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222-227
[9]   山区景观镶嵌体的数量特征分析与分形结构模型——以兰州山区西固区为例 [J].
岳文泽 ;
徐建华 ;
艾南山 .
山地学报, 2002, (02) :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