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国家所有”宪法意涵的二元视角

被引:5
作者
韩秀义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所有; 宪法意涵; 二元视角;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8.01.005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若要对"国家所有"的意涵做出宪法解释学意义上的诠释,最为重要的是细致解读和提炼中国宪法典的制度特质。从"国体"、"政体"和"宪法权利"这三个核心概念出发,或可认为"二元性"是中国宪法制度的显著特点。由此,便可以"二元性"作为解释"国家所有"宪法意涵的视角与方法。在静态层面,"归属—利用"就是"国家所有"的宪法意涵;在动态层面,"分配"和"赋权"就是"国家所有"的宪法意涵。以此为基础,"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这一条款亦能得到一种综合性的宪法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东亚公民对政治机构的信任:制度与文化的差异 [J].
王正绪 .
开放时代, 2016, (02) :119-137+7
[2]   宪法上的“国家所有权”:一场美丽的误会 [J].
李忠夏 .
清华法学, 2015, 9 (05) :63-84
[3]   中国宪法上国家所有的规范含义 [J].
程雪阳 .
法学研究, 2015, 37 (04) :105-126
[4]   论“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宪法解释 [J].
程雪阳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20 (01) :169-180
[5]   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宪法规制功能 [J].
王旭 .
中国法学, 2013, (06) :5-19
[6]   规划:中国政策过程的核心机制 [J].
韩博天 ;
奥利佛麦尔敦 ;
石磊 .
开放时代, 2013, (06) :8-31
[7]   中国宪法权利“新”类型的划分、解释与应用 [J].
韩秀义 .
现代法学, 2012, 34 (06) :19-41
[8]   作为公民的乞丐:一种共和主义的济贫思路 [J].
郑戈 .
开放时代, 2012, (09) :95-103
[9]   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 [J].
冯仕政 .
开放时代, 2011, (01) :73-97
[10]  
信仰人民[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潘维,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