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化”: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

被引:18
作者
刘琳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山东大学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转型期; 群体性事件; 无组织化; 民意表达; 地方治理;
D O I
10.16012/j.cnki.88375471.2012.02.006
中图分类号
D6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组织化"的有无及其程度,是考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维度。"无组织化"的群体性事件除了具有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所共有的"群体性"、"对抗性"、"无政治诉求"等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与其他类型群体性事件所不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在难以预防、难以控制、难以协商解决、直接面对政府、解决手段的单一性、容易产生越轨行为和暴力行为等方面,而这些特点集中反映了这类群体性事件的"无组织化"特征。"无组织化"正是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普遍现象,是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最大风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与影响 [J].
宋宝安 ;
于天琪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50 (05) :5-11+159
[4]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J].
于建嵘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6) :114-120+160
[5]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群体性事件 [J].
张紧跟 .
探索与争鸣, 2009, (03) :18-19
[6]   中国社会风险解析——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冲突性质 [J].
朱力 .
学海, 2009, (01) :69-78
[8]   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 [J].
王锡锌 .
东方法学, 2008, (04) :24-44
[9]   中国的社会泄愤事件与管治困境 [J].
于建嵘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 (01) :4-9
[10]   “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 [J].
王国勤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5)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