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8
作者
叶德磊
邓金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TFP); 东、中、西部地区; 人力资本;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0.01.016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 ; 020105 ;
摘要
许多文献估算了不同时期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但很少有文献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讨论中国不同区域间的TFP的差异及其对各自经济增长率的不同影响。基于C-D生产函数的Solow模型,利用1978—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并以1978年为基期进行价格水平还原,通过计量方法可以分别得到三大地区的TFP及其变化轨迹。结合投资增长率和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还可以发现,进入本世纪后三大地区的TFP的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同时,实证结果亦表明,不能简单地通过压缩东部地区的投资来求得区域发展的平衡;提升中、西部地区TFP和投资效率的关键是切实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 [J].
李宾 ;
曾志雄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26 (03) :3-15
[2]   东、西部地区1996—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J].
李双杰 ;
左宝祥 .
经济师, 2008, (07) :129-131
[3]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动态行为的经验研究 [J].
白仲林 ;
尹长斌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118-123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年 [J].
徐家杰 .
亚太经济, 2007, (06) :65-68
[5]   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 [J].
彭国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2) :52-59
[6]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7]   地区间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1978—2003) [J].
王志刚 ;
龚六堂 ;
陈玉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55-66+206
[8]   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分析 [J].
赵伟 ;
马瑞永 ;
何元庆 .
统计研究, 2005, (07) :37-42
[9]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10]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J].
颜鹏飞 ;
王兵 .
经济研究, 2004, (12) :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