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生宙罕见的巨鲕及其鲕粒形态多样性的意义:以湖北利川下三叠统大冶组为例

被引:35
作者
梅冥相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巨鲕; 鲕粒多样性; 大冶组; 三叠系; 湖北利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 [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上扬子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地层,从西向东由滨岸相砂泥岩(飞仙关组)到台地碳酸盐岩(大冶组),代表了一个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的大规模碳酸盐台地淹没事件之后、三叠纪早期缓坡型台地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制于三叠纪早期的两个海侵—海退旋回,早三叠世印度期大冶组中的鲕粒滩相灰岩经历了自西向东的进积作用。上述沉积作用过程的结果,在湖北利川的三叠系大冶组顶部发育厚层块状鲕粒滩相灰岩;该鲕粒灰岩,较大的粒径以及多样的宏观形态,成为一个窥视鲕粒成因的典型地点。这些主要由碳酸盐泥晶粘聚而成的粒径多超过2 mm的鲕粒,包括同心鲕粒、椭圆鲕粒、复合鲕粒、不规则鲕粒、核心不太清楚的鲕粒等多种类型。这些粒径超过2 mm的巨鲕,不但代表了显生宙较为罕见的沉积学现象,而且有可能代表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之后荒凉海底环境的沉积响应,为进一步了解成因还未完全明了的鲕粒所代表的碳酸盐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例。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9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从凝块石概念的演变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 [J].
梅冥相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6) :1-9
[2]   贵州罗甸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沉积的微生物岩的时代和沉积学特征 [J].
刘建波 ;
江崎洋一 ;
杨守仁 ;
王海峰 ;
足立奈津子 .
古地理学报, 2007, (05) :473-486
[3]   微生物碳酸盐岩分类体系的修订:对灰岩成因结构分类体系的补充 [J].
梅冥相 .
地学前缘, 2007, (05) :222-234
[4]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系乐平统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古地理背景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邓军 ;
初汉民 ;
郑宽兵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5) :605-617
[5]   显生宙海水成分、碳酸盐沉积和生物演化系统研究进展 [J].
颜佳新 ;
伍明 .
地质科技情报, 2006, (03) :1-7
[6]   加里东运动构造古地理及滇黔桂盆地的形成——兼论滇黔桂盆地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J].
梅冥相 ;
马永生 ;
邓军 ;
李浩 ;
郑宽 .
地学前缘, 2005, (03) :227-236
[7]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 [J].
梅冥相 ;
郑宽兵 ;
初汉民 ;
邓军 ;
李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4) :401-418
[8]   滇黔桂地区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层序地层序列及沉积盆地演化 [J].
梅冥相 ;
李仲远 .
现代地质, 2004, (04) :555-563
[9]   二叠纪末期的全球淹没事件 [J].
陈中强 .
岩相古地理, 1995, 15 (03) :34-39
[10]  
湖北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陈公信,金经炜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