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白云鄂博南东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地震滑塌岩块

被引:43
作者
吕洪波 [1 ]
章雨旭 [2 ]
肖国望 [3 ]
张绮玲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包头钢铁公司白云鄂博铁矿
[4]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震积岩; 滑塌构造; 布丁构造; 腮林忽洞群; 白云鄂博,内蒙古;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2.004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等在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东南约25km处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黑脑包腮林忽洞群下部发现一个厚30余米、呈北西向延伸的滑塌岩块。滑塌岩块的岩性主要为薄层黄灰色微晶灰岩与青灰色泥质微晶灰岩互层,单层厚多为1~2cm。风化面上可见青灰色泥质灰岩层抗风化能力较强,呈突出状。青灰色薄层泥灰岩在宏观上即见大量层间破碎,几乎层层都被小的同生断裂错开,有的薄层被分割成叠瓦状的碎块,有的被邻层的泥质贯入而分割成一个个竹节状块体(即布丁构造)。同生小断裂和布丁构造为同沉积期的地震造成,因此,发育同沉积布丁构造的薄层微晶灰岩可以看作是典型的震积岩。整个岩块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变形,且变形强度自下而上逐渐变弱。岩层在下部强烈褶皱,向上规模和强度都逐渐变小,直到变为未变形的平直岩层,具有明显的不协调性。这种褶皱是岩块受地震影响而整体滑塌过程中的变形记录。震积岩和滑塌褶皱都揭示了盆地边界的拉张背景,同时指示盆地自南东向北西水体变深的地貌格局。这一发现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的早期就已有地震事件发生,与已知的腮四组震积岩和腮五组微晶丘一起,表明腮林忽洞群沉积时期,本地先后至少有两个阶段处于不稳定的地震活跃阶段。腮林忽洞群可能相当于白云鄂博群的下部,后者中产著名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成矿的同位素年龄值有2.1~0.4Ga多种不同的结果,但多位微体古生物学者均认为是震旦纪至奥陶纪,且在腮林忽洞群中还发现了三叶虫碎片,故作者等在本文取信腮林忽洞群为寒武纪—奥陶纪。在腮林忽洞群顶部产有厚近百米的微晶丘,与白云鄂博矿区的赋矿白云岩相当,可能均是热水沉积形成。所以,本文对于认识白云鄂博地区腮林忽洞群沉积时(寒武纪—奥陶纪?)的大地构造性质及白云鄂博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69+291 +291-2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微晶丘成因新认识 [J].
章雨旭 ;
吕洪波 ;
张绮玲 ;
乔秀夫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6) :693-700
[2]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J].
彭阳 ;
胡贵昂 ;
陆刚 ;
章雨旭 ;
乔秀夫 .
地质论评, 2004, (06) :613-619+671
[3]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中的同沉积挤压构造——一类新的沉积构造的归类、命名和构造意义探讨 [J].
吕洪波 ;
章雨旭 ;
夏邦栋 ;
方中 ;
周伟明 ;
彭阳 ;
吴智平 ;
李伟 .
地质论评, 2003, (05) :449-456+561
[4]   白云鄂博REE-Fe-Nb矿床碳酸岩墙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范宏瑞 ;
陈福坤 ;
王凯怡 ;
谢奕汉 ;
Simon W ILDE ;
Muharrem SATIR .
岩石学报, 2002, (03) :363-368
[5]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J].
周建波 ;
郑永飞 ;
杨晓勇 ;
舒勇 ;
魏春生 ;
谢智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1) :46-61
[6]   白云鄂博矿床白云岩的Sm-Nd、Rb-Sr同位素体系 [J].
张宗清 ;
唐索寒 ;
王进辉 ;
袁忠信 ;
白鸽 .
岩石学报, 2001, (04) :637-642
[7]   内蒙古商都白云鄂博群小壳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谭励可 ;
石铁铮 .
地质论评, 2000, (06) :573-583+673
[8]   白云鄂博矿区H9变质岩的Sm-Nd年龄、成因及与成矿关系 [J].
张宗清 ;
唐索寒 ;
陈启桐 ;
王进辉 ;
袁忠信 ;
白鸽 .
地球学报, 1997, (03) :44-51
[9]   内蒙古腮林忽洞群综合地层和白云鄂博矿床赋矿微晶丘 [J].
乔秀夫 ;
高林志 ;
彭阳 ;
章雨旭 .
地质学报, 1997, (03) :202-211+290
[10]   白云鄂博铌、稀土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 [J].
潘启宇 .
内蒙古地质, 1997, (0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