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处理餐厨废弃物不饱和脂肪酸

被引:3
作者
鲁晓菊 [1 ,2 ]
金宜英 [1 ]
陈婷 [1 ]
舒新前 [2 ]
聂永丰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关键词
湿热处理; 餐厨废弃物; 不饱和脂肪酸; 变化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为了研究湿热水解技术对餐厨废弃物中脂类物质的影响,促进餐厨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利用,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餐厨废弃物固相中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在90~140℃湿热条件下处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所取餐厨废弃物经湿热处理后固相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相对较高,约为30%,花生四烯酸的含量较低,约为0.3%,随着加热时间延长,亚油酸在湿热环境下发生化学分解,其含量不断降低,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当加热温度为100~120℃,加热时间为30~60 min时,餐厨废弃物脂类含量比较稳定,作为适宜的湿热处理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湿热处理后的餐厨废弃物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只约为0.3%,不能满足饲料标准中2%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4649 / 46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大豆脂肪酸组份相关、变异特点分析 [J].
宋晓昆 ;
张颖君 ;
闫龙 ;
杨春燕 ;
郑艳艳 ;
蒋春志 ;
荆慧贤 ;
张孟臣 ;
黄占景 .
华北农学报, 2010, 25(S2) (S2) :68-73
[2]   餐厨垃圾固相油脂液化及分离回收的影响因素 [J].
任连海 ;
金宜英 ;
刘建国 ;
聂永丰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9 (03) :386-389
[3]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组分含量的遗传分析 [J].
郑永战 ;
盖钧镒 ;
周瑞宝 ;
田少君 ;
卢为国 ;
李卫东 .
大豆科学, 2007, (06) :801-806
[4]   变异系数——一个衡量离散程度简单而有用的统计指标 [J].
王文森 .
中国统计, 2007, (06) :41-42
[5]   北京市餐厨垃圾管理对策探讨 [J].
邢汝明 ;
吴文伟 ;
王建民 ;
李海莹 .
环境卫生工程, 2006, (06) :58-61
[6]   山东夏大豆品种的脂肪品质及其遗传改良途径分析 [J].
徐冉 ;
张礼凤 ;
王彩洁 ;
李星华 ;
李伟 ;
戴海英 .
大豆科学, 2006, (04) :385-389
[7]   利用食物垃圾生产微生物蛋白饲料的发展前景 [J].
付婉霞 ;
孙丽娟 ;
刘英杰 .
环境卫生工程, 2006, (03) :21-23+27
[8]   湿热法处理实现厨余垃圾饲料化的研究 [J].
王宇卓 ;
聂永丰 ;
任连海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5, (09) :75-78
[9]   湿式氧化技术及其应用比较 [J].
熊飞 ;
陈玲 ;
王华 ;
赵建夫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05) :66-69
[10]   国外若干城市垃圾的处理现状和动向 [J].
薛祖源 .
现代化工, 2003, (05) :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