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11
作者
付三雄
戚存扣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主基因+多基因; 含油量; 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1064-3×H105(组合Ⅰ)和1064-4×H134(组合Ⅱ)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含油量的遗传。含油量次数分布显示2个组合的B1、B2和F2群体均呈连续分布且显示多峰,呈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特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D-2模型,即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2个组合中,广义遗传率为47.87%65.13%,平均为53.70%;而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4.87%52.13%,平均为46.30%,可见油菜含油量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双重影响。2个组合中,多基因遗传率为15.22%60.41%,平均为45.32%;而主基因遗传率为2.26%33.10%,平均为8.38%,表明含油量的遗传体系中,微效多基因的遗传贡献占主要部分,高含油量育种应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不同地理位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效应研究 [J].
付三雄 ;
伍晓明 ;
李成磊 ;
张洁夫 ;
陈新军 ;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02) :247-252
[2]   苏麦3号抗赤霉病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 [J].
任丽娟 ;
张旭 ;
周淼平 ;
陆维忠 ;
马鸿翔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06) :774-779
[3]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抗倒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J].
顾慧 ;
戚存扣 .
作物学报, 2008, (03) :376-381
[4]   一个结球甘蓝DH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J].
缪体云 ;
刘玉梅 ;
方智远 ;
杨丽梅 ;
庄木 ;
张扬勇 ;
袁素霞 ;
孙培田 .
园艺学报, 2008, (01) :59-64
[5]   大豆对豆卷叶螟Lamprosema indicata(Fabricius)抗性的遗传分析 [J].
邢光南 ;
赵团结 ;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2008, (01) :8-16
[6]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建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 [J].
王贵春 ;
刘智 ;
杨光圣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7, (04) :382-386
[7]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J].
索文龙 ;
戚存扣 .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05) :396-400
[8]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遗传与QTL定位 [J].
张洁夫 ;
戚存扣 ;
浦惠明 ;
陈松 ;
陈锋 ;
高建芹 ;
陈新军 ;
顾慧 ;
傅寿仲 .
作物学报, 2007, (09) :1495-1501
[9]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10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J].
张立平 ;
赵昌平 ;
单福华 ;
张风廷 ;
叶志杰 .
作物学报, 2007, (09) :1553-1557
[10]   近红外光谱法在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中的应用 [J].
高建芹 ;
张洁夫 ;
浦惠明 ;
戚存扣 ;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2007, (03) :18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