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大暴雨形成的机理与中尺度分析

被引:26
作者
喻谦花 [1 ,2 ]
郑士林 [1 ,3 ]
吴蓁 [1 ,3 ]
吕哲源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开封市气象局
[3] 河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雨团; MγCS; MβCS; 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逐6 h的1°×1°的再分析资料和FY-2C卫星逐时TBB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7月7-8日河南商丘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机理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与低层东西向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是此次大暴雨形成的大尺度环境条件。中尺度分析显示:多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形成了4个大暴雨中心,中尺度雨团与MαCS相伴,而MαCS是由多个MγCS和MβCS合并、加强的结果。这些MγCS和MβCS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触发产生并发展,MαCS覆盖区下强降水回波的移动和发展与地面中度辐合系统对应较好,大暴雨出现在地面辐合系统形成后的1~2 h内;而暖平流导致的局地升温,是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形成的主要原因。TBB梯度与降水强度成正比,当▽TBB/0.5°E≥34℃,并且TBB≤-63℃时,将产生30mm·h-1的强降水;当MCS发展成熟时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TBB低值中心附近,当TBB在1 h内降低31℃以上时,1~2 h后该地将出现雨强为50 mm的短时强降水。因此,地面热力不均匀导致的局地升温是此次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生成的主要原因,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了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导致了局部大暴雨的产生。根据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TBB强度及变幅,可提前1~2 h预报短时强降水。
引用
收藏
页码:686 / 69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支树林 ;
陈娟 ;
包慧濛 .
气象, 2015, 41 (10) :1203-1214
[2]   北京7·21暴雨暖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 [J].
王淑莉 ;
康红文 ;
谷湘潜 ;
倪允琪 .
气象, 2015, 41 (05) :544-553
[3]   2013年7月四川盆地一次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 [J].
孙建华 ;
李娟 ;
沈新勇 ;
康岚 .
气象, 2015, 41 (05) :533-543
[4]   北方一次暖区大暴雨强降水成因探讨 [J].
徐珺 ;
杨舒楠 ;
孙军 ;
张芳华 ;
谌芸 .
气象, 2014, 40 (12) :1455-1463
[5]   “12.7.22”四川暴雨的MCS特征及对短时强降雨的影响 [J].
陈永仁 ;
李跃清 .
气象, 2013, 39 (07) :848-860
[6]   一次西南低涡造成华南暴雨过程的FY-2卫星观测分析 [J].
杜倩 ;
覃丹宇 ;
张鹏 .
气象, 2013, 39 (07) :821-831
[7]   2009年7月7日南京短时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J].
王啸华 ;
吴海英 ;
唐红昇 ;
喜度 .
气象, 2012, 38 (09) :1060-1069
[8]   江苏一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中尺度分析 [J].
李晓容 ;
濮梅娟 ;
王啸华 ;
杨苏勤 ;
张备 .
气象科学, 2012, 32 (01) :53-61
[9]   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J].
盛日锋 ;
王俊 ;
龚佃利 ;
陈西利 ;
张洪生 .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1554-1565
[10]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J].
张晓美 ;
蒙伟光 ;
张艳霞 ;
梁建茵 .
热带气象学报, 2009, 25 (05) :55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