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岗岩的Sm-Nd同位素探讨华南中下地壳的组成、性质和演化

被引:26
作者
洪大卫
谢锡林
张季生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花岗岩; Sm-Nd同位素; 中-下地壳; 华南;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9.04.001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有 2 4 0个花岗岩体的Nd同位素资料表明 ,华南内陆花岗岩可能主要由地壳部分熔融而成。从壳源花岗岩提取源岩成分信息的方法是把这种花岗岩的同位素成分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的相应资料作比较。野外关系说明 ,华南内陆花岗岩侵入毗邻的围岩 ,因此其形成深度应该比现在出露的深度大。因为这些花岗岩的定位深度一般在 5~ 15km之间 ,这些壳源花岗岩可能代表一种中地壳深度的熔融 ,它们的同位素成分应能提供在这一深度上地壳成分的信息。根据华南壳源花岗岩同出露的元古代弱变质地壳岩石的Sm -Nd同位素对比 ,华南内陆大部分地区在中地壳深度上存在中性至长英质成分的地壳 ,并且从早古生代到中生代不曾发生过明显变化。但是花岗岩浆的分异作用所导致的Sm、Nd分馏可能是亲石元素矿化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7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J].
沈渭洲 ;
凌洪飞 ;
李武显 ;
黄小龙 ;
王德滋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1) :3-5
[2]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Ⅱ.元古宙花岗岩类 [J].
王一先 ;
赵振华 ;
包志伟 ;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7, (06) :57-68
[3]   浙江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地壳演化──Ⅰ.显生宙花岗岩类 [J].
王一先 ;
赵振华 ;
包志伟 ;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7, (05) :1-15
[4]   扬子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岩石学报, 1996, (03) :359-369
[5]   扬子块体南缘四堡群Sm-Nd同位素体系及其他壳演化意义 [J].
李献华 .
地质科学, 1996, (03) :11-21
[6]   广西龙胜丹洲群细碧岩锆石U-Pb及Sm-Nd等时线年龄 [J].
甘晓春,李献华,赵风清,黄海波 .
地球化学, 1996, (03) :270-276
[7]   华南火成岩中捕获锆石的早元古代-太古宙U-Pb年龄信息 [J].
甘晓春,赵风清,金文山,孙大中 .
地球化学, 1996, (02) :112-120
[8]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锶和钕同位素特征与岩浆成因 [J].
薛怀民 ;
陶奎元 ;
沈加林 .
地质学报, 1996, (01) :35-47
[9]   扬子地块东南缘沉积岩的Nd同位素研究 [J].
周秦禧,陈江峰,张巽,文东,谢智,徐祥,邢凤鸣 .
沉积学报, 1995, (03) :39-45
[10]   浙江龙泉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Sm-Nd和Rb-Sr年龄测定及其意义 [J].
杨杰东,徐士进,王银喜,胡雄健 .
地球化学, 1994, (S1)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