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模型与实证

被引:38
作者
陈玲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关键词
公务员激励; 监督; 职业发展; 提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工资、监督与职业发展是三种主要的激励因素。在公共部门工资激励有限的情况下,职业发展的激励作用最为显著。在霍尔姆斯特罗姆(H olm strom )和梯罗尔(Tirole)的职业发展激励模型的基础上,引进监督机制和从业热情的因素,建立了职业发展的修正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挂职和借调的工作努力程度,指出现行干部提拔机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发展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96 +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推拉理论”在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有效运作 [J].
肖正秀 ;
谢宝富 .
新东方, 2004, (07) :36-39
[2]   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比较及启示 [J].
李海娟 ;
王瑞飞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02) :109-110
[3]   理解公共领域:从“经济人”到“公共人” [J].
张旭霞 .
行政论坛, 2004, (02) :15-16
[4]   政府官员的“经济人”角色及其行为模式分析 [J].
倪秋菊 ;
倪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260-267
[5]   收益激励不足条件下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设计 [J].
徐跃华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60-64+87
[6]   政府是否是“经济人”? [J].
董建新 .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03) :65-69
[7]   政府的“经济人”特性研究 [J].
张红 .
经济与管理 , 2003, (12) :52-53
[8]   公务员监督与激励机制的数理分析 [J].
朱殊泽 .
探求, 2002, (05) :49-52
[9]   政府人是公共人而非经济人 [J].
刘瑞 ;
吴振兴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1, (02) :72-77
[10]   政府机关“借调”现象透视 [J].
徐华烽 ;
孟宪平 .
学习论坛, 2000, (04)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