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粉虱类害虫的监测预警与可持续治理技术透视
被引:44
作者:
任顺祥
[1
]
邱宝利
[1
]
戈峰
[2
]
张友军
[3
]
杜予州
[4
]
陈学新
[5
]
郭建英
[6
]
林克剑
[6
]
彭正强
[7
]
姚松林
[8
]
胡雅辉
[9
]
王联德
[10
]
张文庆
[11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物防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4]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5] 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
[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8] 贵州省科学院
[9] 湖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0]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1]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粉虱;
监测预警;
抗药性监测;
天敌生防物;
可持续控制;
示范推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针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Quaintance)、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禾粉虱Aleurocybotus indicus David etSubramaniam等粉虱害虫在我国暴发危害的现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粉虱类害虫可持续治理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组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开展了粉虱类害虫的调查、监测、预警以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结果表明,烟粉虱在我国的发生区域超过20个省份,温室白粉虱在华北和西南地区,黑刺粉虱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也分布较广,桑粉虱在我国南方桑植区危害严重,禾粉虱在福建省闽东稻区发生为害逐年严重。利用mt COI DNA测序、SCAR技术和CAPS等技术对B和Q型烟粉虱的鉴定结果显示,Q型烟粉虱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通过Maxent预测模型和GIS技术,预测了烟粉虱在我国的适生区、自然越冬北线和不同地区的发生世代数量。对烟粉虱的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是目前华北地区防治烟粉虱较为理想的药剂,而对联苯菊酯、噻虫嗪、啶虫脒和吡虫啉等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研究了苘麻诱集、黄板诱杀、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对粉虱类害虫的控制作用,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南等地区建立了12个示范基地,分别在不同地区开展了粉虱类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累计印刷技术宣传手册12.4万份,培训各类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5.43万人次,累计示范面积4.3千公顷次,技术辐射超过4万公顷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5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