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表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迁移

被引:18
作者
安娟 [1 ,2 ]
卢嘉 [3 ]
郑粉莉 [1 ,3 ]
李桂芳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地表条件; 土壤侵蚀量; 团聚体迁移; 黑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1.06.037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迁移反映了团聚体的破碎程度及径流的搬运能力,直接影响着侵蚀强度。以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裸露休闲、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3种地表条件下不同粒级(>5mm,2~5mm,1~2mm,0.5~1mm,0.25~0.5mm和<0.25mm)土壤团聚体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具有削减径流和抑制侵蚀的作用,其中抑制产沙作用更明显,减沙率分别为75%和99%以上;(2)3种地表条件下,<0.25mm团聚体是主要的流失粒级,其占到团聚体流失总量的50%以上;各粒级流失量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3)纱网覆盖和秸秆覆盖下的团聚体粒级分布与裸露休闲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的均是<0.25mm粒级,该粒级流失量较裸露休闲的分别减少74.62%和99%;秸秆覆盖与纱网覆盖之间差异明显的是<0.25mm与1~5mm粒级,流失量较纱网覆盖的分别减少97.81%和86.03%;(4)秸秆覆盖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表现为最大;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关键因子分析与土壤可蚀性计算.[D].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S2
  • [2] 前期含水量对机械压实后黑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王恩姮
    赵雨森
    陈祥伟
    [J].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 241 - 247
  • [3] 模拟降雨条件下黑土溅蚀与团聚体分选特征
    周一杨
    王恩姮
    陈祥伟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06) : 176 - 179
  • [4] 泥沙输移与坡面降雨和径流能量的关系
    李光录
    吴发启
    庞小明
    赵小风
    [J]. 水科学进展, 2008, 19 (06) : 868 - 874
  • [5] 黑土坡耕地土壤流失形态分析——以一次降雨为例
    申艳
    张晓平
    梁爱珍
    李文凤
    杨学明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 224 - 229
  • [6] 红壤表土团聚体粒径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郭伟
    史志华
    陈利顶
    李朝霞
    闫峰陵
    蔡崇法
    [J]. 生态学报, 2007, (06) : 2516 - 2522
  • [7] 东北黑土区坡耕地表层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团聚体结合碳的空间分布
    方华军
    杨学明
    张晓平
    梁爱珍
    申艳
    [J]. 生态学报, 2006, (09) : 2847 - 2854
  • [8]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范昊明
    蔡强国
    王红闪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2) : 66 - 70
  • [9]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
    黄满湘
    章申
    晏维金
    [J]. 土壤学报, 2003, (02) : 306 - 310
  • [10]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丁文峰
    丁登山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700 -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