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克拉通分割与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含气问题

被引:6
作者
安作相
马纪
机构
[1] 石油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克拉通; 烃源岩; 二次运移; 晚古生代;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华北克拉通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主要在从西向东的构造挤压力和东部的构造拉张力的联合作用下,把克拉通分割成阿拉善、鄂尔多斯、山西、河淮、胶辽和北部的内蒙古几个地块。在鄂尔多斯的上古生界煤成气资源十分丰富,根据烃源、运移和储集层、圈闭条件分析,在这里应该有6个含气带,即乌达—银川、杭锦旗、东胜—靖边、神木—绥德、米脂—延安和天环坳陷。
引用
收藏
页码:279 / 282+264 +2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划分及特征 [J].
雷振宇 ;
张朝军 ;
杨晓萍 .
勘探家, 2000, (03) :75-82+9
[2]   改造盆地研究和油气评价的思路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1-14
[3]   重新认识准噶尔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J].
安作相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4) :282-286+357
[4]   陕北气区的形成与中央古隆起 [J].
安作相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 (03) :6-9
[5]   西藏构造楔与塔里木-华南地块的裂解 [J].
陈丕基 ;
E.Norling .
科学通报, 1994, (16) :1512-1515
[6]  
中国大陆板块构造与含油气盆地评价[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张恺著, 1995
[7]  
地史学教程[M]. 地质出版社 , 王鸿祯等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