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

被引:84
作者
李相博 [1 ]
刘显阳 [2 ]
周世新 [3 ]
刘化清 [1 ]
陈启林 [1 ]
王菁 [1 ]
廖建波 [1 ]
黄军平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长9油层组; 长10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流体包裹体分析及盆地模拟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与长10油层组的油源、成藏期次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探讨。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原油分为2种类型,第Ⅰ类来源于长7烃源岩,第Ⅱ类来源于长9烃源岩;陕北地区长10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9烃源岩。陇东与姬塬地区长9油藏均发生过2期油气充注,但前者在第1期(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期)就达到了油气充注的高峰期,而后者在第2期(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期)才达到油气充注高峰期;陕北长10油层组也存在2期成藏,但2期油气呈连续充注,大致从中侏罗统直罗组沉积早期一直持续到下白垩统志丹组沉积中后期。长9与长10油藏有"上生下储"、"侧生旁储"及"自生自储"3种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鄂尔多斯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 [J].
李兴文 ;
李仲东 ;
过敏 ;
惠宽洋 ;
丁小琪 ;
邓文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3) :294-298
[2]   流体包裹体地层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周振柱 ;
周瑶琪 ;
陈勇 ;
葛云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1, 38 (01) :59-66
[3]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J].
杨华 ;
张文正 ;
蔺宏斌 ;
吴凯 ;
罗丽荣 .
地球化学, 2010, 39 (03) :274-279
[4]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迁移演化与坳陷西翼油气成藏 [J].
李相博 ;
刘化清 ;
陈启林 ;
郭彦如 ;
完颜容 ;
魏立花 ;
冯明 ;
廖建波 ;
马玉虎 .
地质科学, 2010, (02) :490-499
[5]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Tianhuan Depression and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Late Triassic Ordos[J]. LI Xiangbo, LIU Huaqing, WANYAN Rong, WEI Lihua, LIAO Jianbo, FENG Ming, MA Yuhu and BAI Yunlai Northwest Branch, PetroChina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Lanzhou, Gansu 730020.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9(06)
[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不同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的分布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候林慧 ;
刘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0) :1438-1445
[7]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J].
王传远 ;
段毅 ;
杜建国 ;
贺世杰 .
地质科技情报, 2009, 28 (04) :47-50+58
[8]   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石油运聚规律研究 [J].
段毅 ;
于文修 ;
刘显阳 ;
郭正权 ;
吴保祥 ;
孙涛 ;
王传远 .
地质学报, 2009, 83 (06) :855-860
[9]   鄂尔多斯盆地长湖相优质烃源岩成藏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善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57-562+568
[10]   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王洼子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研究 [J].
吴保祥 ;
段毅 ;
郑朝阳 ;
于文修 .
地质学报, 2008, (06) :8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