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37
作者
杨华 [1 ,2 ,3 ]
张文正 [3 ,4 ]
蔺宏斌 [5 ]
吴凯 [3 ,4 ]
罗丽荣 [3 ,4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3]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
关键词
长10油层组; 油源; 优质烃源岩; 成藏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10.03.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志丹地区勘探发现了长10油藏,原油密度为0.8152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3~nC15,油质较轻。轻烃组分中环烷烃较为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1.21~1.45),原油的δ13CPDB值为-31.78‰,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很高(5.54~7.26),C30*/C30藿烷比值高(0.67~0.72),C29Ts/C30藿烷比值高(0.38~0.52),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油型油特征。油-油、油-源对比显示,该区长10原油来自长7优质烃源岩。石油可能是在湖盆中部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地区通过垂向倒灌进入长10油层组、经侧向运聚成藏的。据此,预测盆地长9和长10油层组具备良好的成藏与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17α(H)-diahopanes from differ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J]. ZHANG WenZheng1, YANG Hua2, HOU LiHui3 & LIU Fei1 1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Xi’an 710018, China;2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Changqing Oilfield Branch, Xi’an 710018, China;3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Science i
[2]   鄂尔多斯盆地长湖相优质烃源岩成藏意义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善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57-562+568
[3]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峰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侯林慧 ;
彭平安 ;
于赤灵 ;
张文正 ;
张辉 .
地球化学, 2007, (05) :497-506
[4]  
鄂尔多斯盆地长91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探讨[J]. 张文正,杨华,傅锁堂,昝川莉.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S1)
[5]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J].
张文正 ;
杨华 ;
李剑锋 ;
马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89-293
[6]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富县地区延长组-延安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J].
郭艳琴 ;
李文厚 ;
陈全红 ;
曹红霞 ;
张道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218-224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段毅 ;
吴保祥 ;
张辉 ;
郑朝阳 ;
王传远 .
地质学报, 2006, (02) :301-310
[8]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杨华 ;
张文正 .
地球化学, 2005, (02) :147-154
[9]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研究 [J].
张文正 ;
李剑峰 .
中国石油勘探, 2001, (04) :28-36
[1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煤矿侏罗系原油油源 [J].
陈建平 ;
黄第藩 .
沉积学报, 1997, (02) :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