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对流系统与中国东部降水的相关关系

被引:24
作者
胡亮 [1 ]
李耀东 [1 ]
付容 [1 ]
何金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青藏高原; MCSs; 中国降水; 南亚高压; 西太副高; 东北冷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提供的1985—2002年共18年的MCSs路径跟踪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38个地面常规观测站资料,分析了夏季起源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移动性MCSs的主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MCSs与中国降水的关系。通过对MCSs爆发异常强弱年高度和风差值场的分析,概括出青藏高原MCSs影响中国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MCSs主要生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其爆发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它们能够传播到我国中东部及南亚许多地区;夏季MCSs对我国降水具有重要影响,它们与中国夏季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布以4条正、负相间的东西向分布带的形势存在,从南到北依次为"-+-+",这与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变化形势非常一致;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北冷涡的强度、位置变化与高原MCSs生成的多少密切相关,并通过它们对我国夏季降水带的分布造成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01 / 3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 [J].
何金海 ;
吴志伟 ;
江志红 ;
苗春生 ;
韩桂荣 .
科学通报, 2006, (23) :2803-2809
[2]   近50年东北冷涡异常特征及其与前汛期华南降水的关系分析 [J].
苗春生 ;
吴志伟 ;
何金海 ;
池艳珍 .
大气科学, 2006, (06) :1249-1256
[3]   面向空间数据挖掘的MCSs移动和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J].
方兆宝 ;
吴立新 ;
林珲 ;
江吉喜 ;
过仲阳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5) :600-604
[4]   影响MCSs移动的环境物理量场提取 [J].
过仲阳 ;
戴晓燕 ;
林珲 ;
江吉喜 ;
黄签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67-72
[5]   长江流域、华北降水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分析 [J].
黄燕燕 ;
钱永甫 .
高原气象, 2004, (01) :68-74
[6]   卫星遥感揭示的青藏高原上MCS活动特征及东移传播 [J].
过仲阳 ;
林珲 ;
江吉喜 ;
黄签 ;
方兆宝 .
遥感学报, 2003, (05) :350-357
[7]   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初生阶段特征 [J].
单寅 ;
林珲 ;
付慰慈 ;
江吉喜 ;
黄签 .
热带气象学报, 2003, (01) :61-66
[8]   青藏高原对流云团东移发展的不稳定特征 [J].
卓嘎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4) :448-456
[9]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J].
江吉喜 ;
范梅珠 .
大气科学, 2002, (02) :263-270
[10]   1998年松嫩流域东北冷涡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J].
孙力 ;
安刚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1, (03) :34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