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滥用与艾滋病的传播

被引:25
作者
黄钢桥 [1 ]
袁秀琴 [1 ]
陈曦 [2 ]
机构
[1] 南华大学
[2]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合成毒品; 性行为; 艾滋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型毒品是相对传统阿片类毒品而言,主要指苯丙胺类、氯胺酮、三唑仑等人工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物质,依据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可分为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和兼具兴奋和致幻剂,长期使用能够使人形成瘾癖。新型毒品对人体的副作用危害极大,过量或者长期使用能够致人死亡外,还会增加不安全性行为、暴力行为、精神异常等。性行为增加直接与艾滋病的播散密切相关,新型毒品的滥用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新型毒品与HIV/AID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向绍密 ;
农幼丰 ;
周梅 ;
谭毅 .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 6 (04) :384-387
[2]   新型毒品吸食人群的知识 行为特征及相关疾病感染状况调查 [J].
吕翠霞 ;
姜珍霞 ;
张西江 ;
张晓菲 ;
傅继华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 19 (01) :46-47+52
[3]   新型毒品与艾滋病性病感染:中国新的公共卫生关切(英文) [J].
丁盈盈 ;
何纳 .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2, 39 (06) :551-557
[4]   氯胺酮致泌尿系统损害35例临床分析 [J].
黄志扬 ;
林俊雄 ;
吴文峰 ;
沈倚天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2 (04) :346-348
[5]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外周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J].
李明 ;
曾晓锋 ;
周志全 ;
赵永和 ;
李桢 .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1, 26 (01) :19-21
[6]   长期吸食氯胺酮对泌尿系统的损害 [J].
王朝阳 ;
吴天鹏 ;
刘小兵 ;
詹运运 .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1 (06) :832-835
[7]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29例临床分析 [J].
苏俊义 ;
沈慧丽 .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10, 16 (04) :199-201
[8]   新型毒品现状及对艾滋病传播的影响 [J].
李令国 ;
傅继华 .
预防医学论坛, 2009, 15 (11) :1111-1113
[9]   流行文化视野中的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J].
韩丹 .
青年研究, 2008, (03) :43-49
[10]  
Immune Privilege as an Intrinsic CNS Property: Astrocytes Protect the CNS against T-Cell-Mediated Neuroinflammation[J] . Ulrike Gimsa,N. Avrion Mitchison,Monika C. Brunner-Weinzierl,Jonathan P. Godbout.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