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古坳拉槽的地质意义及礁滩相天然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21
作者
刘殊 [1 ]
甯濛 [2 ]
谢刚平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中二叠世; 礁滩相; 生物礁; 白云岩; 储集层; 坳拉槽; 兴凯地裂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确认大规模生烃中心、发现大规模的孔隙性储层,是启动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气藏勘探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采用层拉平技术研究了该区震旦系一寒武系的地层结构,编制下古生界厚度图以描述二叠系的生烃中心;进而结合地震相分析和野外生物礁露头发现,预测了该盆地中二叠统礁滩相储层的分布;最后,根据断层特征分析了礁滩相储层白云岩化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①在拉平二叠系底反射界面的剖面上,震旦系顶为一个巨大的洼陷,洼陷两侧发育正断层,其内充填巨厚的下古生界沉积,由此可以确认,川西坳陷发育一个在兴凯地裂期形成的坳拉槽,其内巨厚的寒武系可形成生烃中心,使得二叠系具备形成大型气藏的物质条件;②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存在明显的礁滩相异常响应特征,发育3个大型异常条带,结合地表中二叠统生物礁露头的发现,预测为生物礁滩相复合体;③礁滩相的边缘发育有深大拉张断层,具有发育白云岩储层的有利条件。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中二叠统圈闭天然气资源量达7 400×108 m3,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目前中石化已部署实施了1口风险探井。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四川盆地震旦纪—早寒武世克拉通内裂陷地质特征 [J].
魏国齐 ;
杨威 ;
杜金虎 ;
徐春春 ;
邹才能 ;
谢武仁 ;
曾富英 ;
武赛军 .
天然气工业, 2015, 35 (01) :24-35
[2]   四川盆地晚二叠世克拉通内裂陷作用背景下的盐亭—潼南海槽沉积充填特征 [J].
李秋芬 ;
苗顺德 ;
王铜山 ;
江青春 ;
汪泽成 ;
李军 ;
谢芬 ;
殷积锋 ;
谷志东 .
地学前缘, 2015, 22 (01) :67-76
[3]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水白云岩成因及其分布 [J].
汪华 ;
沈浩 ;
黄东 ;
石学文 ;
李毅 ;
袁小玲 ;
杨雨然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9) :25-32
[4]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中-粗晶白云岩成因 [J].
江青春 ;
胡素云 ;
汪泽成 ;
王铜山 ;
李秋芬 ;
翟秀芬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 35 (04) :503-510
[5]   “源热共控”中国油气田有序分布 [J].
张功成 ;
金莉 ;
兰蕾 ;
赵钊 .
天然气工业, 2014, 34 (05) :1-28
[6]   川西坳陷二叠系礁滩相预测及油气远景评价 [J].
刘殊 ;
张虹 ;
唐建明 ;
甯濛 .
石油物探, 2014, (01) :106-115
[7]   川东—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成因初探及“热次盆”概念的提出 [J].
李毅 ;
沈浩 ;
石学文 ;
汪华 ;
陈莎 ;
袁小玲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3, 36 (04) :1-3+29+5
[8]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J].
刘树根 ;
孙玮 ;
罗志立 ;
宋金民 ;
钟勇 ;
田艳红 ;
彭瀚霖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 (05) :511-520
[9]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构造热液白云岩的发现及其勘探意义 [J].
陈轩 ;
赵文智 ;
张利萍 ;
赵宗举 ;
刘银河 ;
张宝民 ;
杨雨 .
石油学报, 2012, 33 (04) :562-569
[10]   四川盆地北部栖霞组-茅口组热液白云岩特征与成因 [J].
舒晓辉 ;
张军涛 ;
李国蓉 ;
龙胜祥 ;
吴世祥 ;
李宏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2, 33 (03) :442-44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