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研究

被引:64
作者
张继平 [1 ,2 ,3 ]
乔青 [1 ,2 ,3 ]
刘春兰 [1 ,2 ,3 ]
王海华 [1 ,2 ,3 ]
裴厦 [1 ,2 ,3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土地利用规划; 北京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生态用地规划强调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保护,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从保障首都基本生态安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北京市生态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北京市重要生态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重要生态用地为"源",以土地覆被类型、距道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作为阻力因子生成阻力面,模拟重要生态用地空间扩张过程,进而设置生态用地规划情景,并从景观连通性、生态功能保障度及与现状建设用地冲突情况等3个方面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用地规划方案进行保护效能评价,最终提出北京市生态用地的适宜规模和优化布局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重要生态用地总面积为9879 km2,占市域总面积的60.20%;生态用地的适宜规模为12417 km2,占市域总面积的75.67%,其中,平原区生态用地的适宜规模为2944 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46.45%,主要分布于建成区的外围过渡地带;山区生态用地的适宜规模为9473 km2,占山区总面积的94.05%。
引用
收藏
页码:6313 / 63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中国生态用地重要性及其格局优化研究进展 [J].
周朕 ;
蒙吉军 ;
齐杨 ;
彭福利 .
生态学杂志, 2016, 35 (01) :218-225
[2]  
基于空间主成分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内陆河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格局优化——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 潘竟虎,刘晓.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3]   北京市生态用地规划与管理对策 [J].
欧阳志云 ;
李小马 ;
徐卫华 ;
李煜珊 ;
郑华 ;
王效科 .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3778-3787
[4]   基于InVEST模型的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情景分析 [J].
孙传谆 ;
甄霖 ;
王超 ;
胡洁 ;
杜秉贞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07) :1119-1125
[5]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鄱阳县为例 [J].
匡丽花 ;
叶英聪 ;
赵小敏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36 (04) :903-910
[6]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 [J].
李谦 ;
戴靓 ;
朱青 ;
杨桂山 ;
吴绍华 .
地理科学, 2014, 34 (06) :733-739
[7]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服务功能评价 [J].
孙文义 ;
邵全琴 ;
刘纪远 .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 (03) :365-376
[8]   北京市生态用地空间演变与布局优化研究 [J].
关小克 ;
张凤荣 ;
王秀丽 ;
赵华甫 ;
姜广辉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3) :119-124
[9]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 [J].
李晶 ;
蒙吉军 ;
毛熙彦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4) :707-715
[10]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城镇土地空间重构——以广州市新塘镇为例 [J].
钟式玉 ;
吴箐 ;
李宇 ;
程金屏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11) :3173-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