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中国大陆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

被引:25
作者
黄宝荣 [1 ]
张慧智 [2 ]
宋敦江 [1 ]
马永欢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3]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关键词
建设用地; 扩张; 社会经济发展; 驱动力; 空间回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2000—2010年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分析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辨识关键驱动因素,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研究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分析单元,以建设用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化为因变量,以14个地理、经济、人口和政策变量为解释变量,分别采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分析2000—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发现,我国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使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估计结果有偏。比较3种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也发现,两种空间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好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考虑到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传导性,研究认为空间滞后回归模型是我国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的最适合模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建设用地扩张受到各种地理、经济、人口和政策因素的广泛影响。第二产业的迅猛发展、流动人口的迁移聚集、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投资驱动的大规模土地城镇化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驱动我国各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口增长以及自然保护的区建设等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缓解建设用地过快扩张的重要因素。此外,海拔和坡度等地理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扣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等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影响,此间我国建设用地扩张更倾向于出现在平均海拔更高的地区;而平均坡度的升高则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149 / 41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国土地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分异及驱动力(英文) [J].
蔺雪芹 ;
王洋 ;
王少剑 ;
王岱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5, 25 (05) :545-558
[2]   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主干道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 [J].
曹武星 ;
罗飞雄 ;
韩骥 ;
武彩燕 ;
象伟宁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4, (06) :898-906
[4]   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特征分析 [J].
孟丹 ;
李小娟 ;
徐辉 ;
宫辉力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 (02) :289-296
[5]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 [J].
陈春 ;
冯长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72-78
[6]   21世纪初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徐新良 ;
匡文慧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颜长珍 ;
于东升 ;
吴世新 ;
江南 .
地理学报, 2009, 64 (12) :1411-1420
[7]   规划与市场——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J].
柯善咨 ;
何鸣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4) :12-18
[8]   中国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J].
黄季焜 ;
朱莉芬 ;
邓祥征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9) :1235-1241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占用 [J].
谈明洪 ;
李秀彬 ;
吕昌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2) :1157-1165
[10]   北京城市边缘区土地用途转换宏观动因机制研究 [J].
陈晓军 ;
张洪业 ;
刘盛和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2) :14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