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

被引:6
作者
刘志云
机构
[1]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学; 国际关系理论; 跨学科研究; 学科整合;
D O I
10.13871/b.cnki.whuilr.2011.02.016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若从改革开放时算起,国内的国际法研究已经走过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国内国际法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初步建立起一个体系健全的学科。不过,由于在研究方法上的单一与贫乏,尤其是对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过度依赖,使得国内的国际法研究总体上呈现出"注释法学"的特征,在理论研究上更是处于一种"贫乏"状态。无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必须摆脱对实证主义分析方法的过度倚重,从相关学科,包括国际关系学、国际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汲取知识与方法上的必要养分,走跨学科的"学科整合"之路径。其中,通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合作,是国内的国际法研究走出当前困境,实现理论繁荣的一条必经之路。从效果上来看,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次给予国际法的发展现象提供各种解释,以及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7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国际法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探讨 [J].
冯汉桥 .
学理论, 2009, (29) :49-51
[2]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南地区国际法教学 [J].
何其生 ;
田萌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06) :108-116
[4]   国际公法教学模式的探讨 [J].
胡城军 .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119-121
[5]   军队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J].
管容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8, 31 (04) :70-71+74
[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际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J].
杨泽伟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8, (03) :74-81+6
[8]   “体系外国家”心态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贫困 [J].
徐崇利 .
政法论坛, 2006, (05) :33-36
[9]  
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M].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刘志云著, 2005
[10]  
未来国际思想大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挪)伊弗·B.诺伊曼(IverB.Neumann),(丹)奥勒·韦弗尔(OleWver)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