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松河井田龙潭煤系煤层气-致密气成藏特征及共探共采技术

被引:63
作者
易同生 [1 ,2 ]
周效志 [1 ,3 ]
金军 [1 ,2 ]
机构
[1]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
[3] 不详
关键词
黔西; 松河井田; 煤系气; 煤层气; 致密气; 成藏特征; 共探共采;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5.9012
中图分类号
TE37 [气田开发与开采]; P618.12 [油页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煤系气共探共采示范工程,分析了黔西松河井田龙潭煤系煤层气-致密气赋存特征及开发条件,探讨了煤系气共探共采的适配性技术工艺。研究表明:井田煤系气主要赋存于龙潭煤系多个煤层及临近细砂岩、粉砂岩中,具备多煤层共采、煤系气共采的资源及开发条件。煤储层具有高温、超压、高含气量、含气高-过饱和的特点,适宜进行煤层气地面开发;但在区域高地应力背景下,裂隙闭合、矿物充填等原因导致储层原始渗透性差,煤系气地面开发需进行储层改造。气测录井、裸眼综合测井及含气层综合评价是井田煤系气共探共采中发现、认识、评价含气层及产气层段优选的关键技术,可为煤系气共探共采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在丛式井组开发模式下,"小层射孔、组段压裂、合层排采"系列工艺与井田地形地质条件相匹配,可显著提高多煤层共采、煤系气共探共采的工程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与评价[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秦勇, 2012
[12]  
Dynamic permeability change during coalbed methane production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J] . Yaxi Chen,Dameng Liu,Yanbin Yao,Yidong Cai,Longwei Chen.Journal of Natural 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2015
[13]   黔西补作勘查区现代地温场及煤层受热温度分析 [J].
卢玲玲 ;
秦勇 ;
郭晨 .
中国煤炭地质, 2013, 25 (10) :12-17
[14]   鄂东气田煤层气储层测井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
刘之的 ;
杨秀春 ;
陈彩红 ;
张继坤 .
测井技术, 2013, 37 (03) :289-293
[15]   合层水力压裂煤层投球数的确定 [J].
倪小明 ;
贾炳 ;
王延斌 .
天然气工业, 2012, 32 (07) :33-37+103
[16]   煤变质作用对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的影响 [J].
赵兴龙 ;
汤达祯 ;
许浩 ;
陶树 ;
陈贞龙 .
煤炭学报, 2010, 35 (09) :1506-1511
[17]   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 [J].
高弟 ;
秦勇 ;
易同生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 (03) :20-23
[18]   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研究 [J].
姚艳斌 ;
刘大锰 .
煤炭科学技术, 2006, (03) :64-68
[19]   Influence of overpressure on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south Qinshui basin [J].
LIU Shaobo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5, (S1) :124-129
[20]   气测录井定量解释方法探讨 [J].
王立东 ;
罗平 .
录井技术, 2001, (03) :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