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36
作者
方畅宇
屠乃美
张清壮
易镇邪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生物产量; 速效养分含量; 水稻产量;
D O I
10.13758/j.cnki.tr.2018.03.004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1 ;
摘要
为了综合评价中国南方稻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速效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找到最佳施肥模式,本试验在浏阳市北盛镇、荷花镇和达浒镇3个不同基础地力水稻田块从2013年起进行田间定位试验,比较不施肥、常规施肥、60%化肥+40%有机肥(秸秆+紫云英)和单纯施用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变化。3年定位试验表明:不同施肥模式相比无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以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最为显著,且生物产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提高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使水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相比不施肥、纯化肥、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38.3%62.4%、1.7%9.6%、8.4%12.0%。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表现出60%化肥+40%有机肥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规律,且速效养分含量逐年递增,而纯化肥处理速效养分逐年递减。从当季作物产量而言,低肥区应加大化肥在有机无机配施中的比例,但从长远培肥地力方面,应适当加大有机肥在配施中所占比例,对于中高肥区则可逐步增加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施肥会降低土壤肥力,而施肥具有明显培肥地力的效果,60%化肥+40%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培肥地力效果最为显著,有利于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462 / 4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Rice yield, potassium uptake and apparent balance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n rice-based cropping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J] . Huimin Zhang,Minggang Xu,Xiaojun Shi,Zuzhang Li,Qinghai Huang,Xiujun Wang.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 2010 (3)
[12]   不同施肥及秸秆还田对潮土有机质及其组分的影响 [J].
吴其聪 ;
张丛志 ;
张佳宝 ;
陈金林 ;
信秀丽 .
土壤, 2015, 47 (06) :1034-1039
[13]   长期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关键转化过程的影响 [J].
王敬 ;
程谊 ;
蔡祖聪 ;
张金波 .
土壤学报, 2016, 53 (02) :292-304
[14]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区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J].
唐海明 ;
程爱武 ;
徐一兰 ;
郭立君 ;
李微艳 ;
肖小平 ;
汤文光 ;
孙继民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6) :1091-1098
[1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湖南省晚稻生长、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鲁耀雄 ;
崔新卫 ;
范海珊 ;
龙世平 ;
彭福元 .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 (05) :50-55
[16]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穗不同部位粒重与结实率的影响 [J].
唐先干 ;
刘光荣 ;
徐昌旭 ;
袁福生 ;
秦文婧 ;
王萍 ;
李祖章 ;
倪康 ;
侯红乾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5) :1336-1342
[17]  
长期施肥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J]. 黄晶,张杨珠,高菊生,张文菊,刘淑军.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18]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产量变化趋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J].
冀建华 ;
侯红乾 ;
刘益仁 ;
刘秀梅 ;
冯兆滨 ;
刘光荣 ;
杨涛 ;
李文娟 .
土壤学报, 2015, 52 (03) :607-619
[19]   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严奉君 ;
孙永健 ;
马均 ;
徐徽 ;
李玥 ;
杨志远 ;
蒋明金 ;
吕腾飞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 (01) :23-35
[20]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有效养分影响 [J].
高菊生 ;
黄晶 ;
董春华 ;
徐明岗 ;
曾希柏 ;
文石林 .
土壤学报, 2014, 51 (02) :31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