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切6井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油气成藏史

被引:6
作者
张鼐 [1 ]
赵瑞华 [2 ]
王慧 [1 ]
毛光剑 [2 ]
方世虎 [1 ]
陈延贵 [2 ]
邢永亮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质实验研究中心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烃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 成岩胶结; 切6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通过柴达木盆地切克里克凹陷中切6井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探讨了该区的油气成藏史。切6井中石英加大边、方解石胶结物等成岩胶结物中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0.1~96.2℃,推测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应是刚进入中成岩A阶段。切6井储层砂岩中共有两期烃包裹体:第一期为灰黑色液烃包裹体,第二期为浅褐灰色气液二相烃包裹体。第一期在储层中已形成具工业价值的油藏。结合柴西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推断切6井原油在中新世(N12)成藏于古近系圈闭和基岩裂缝中;凹陷带和盆地内部构造接受喜马拉雅中晚期的两期成藏,更有利于油气由下向上的运移。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J].
段毅 ;
王传远 ;
郑朝阳 ;
吴保祥 .
矿物岩石, 2006, (01) :86-91
[2]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界异常高压:分布、成因及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附视频 [J].
郭泽清 ;
刘卫红 ;
钟建华 ;
杨和山 ;
饶孟余 ;
肖红平 .
地质科学, 2005, (03) :376-389
[3]   柴西地区逆断裂类型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J].
官大勇 ;
胡望水 ;
张文军 ;
毛治国 ;
王炜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6) :621-623
[4]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浅油藏储层特征 [J].
党玉琪 ;
陈子炓 ;
施泽进 ;
寿建峰 ;
陈洪德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498-504
[5]   柴西南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有利储层预测 [J].
江波 ;
司丹 ;
王兰生 ;
尹成明 ;
张永庶 ;
吴因业 .
天然气工业, 2004, (09) :8-10+1
[6]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研究附视频 [J].
邱楠生 ;
顾先觉 ;
丁丽华 ;
陈刚 ;
杨乾政 .
地质科学, 2000, (04) :45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