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34
作者
刘丽伟 [1 ]
李文才 [2 ]
尚可政 [1 ]
王式功 [1 ]
褚金花 [1 ]
付洁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队
关键词
霾; 环流形势; 逆温; 相对湿度; 垂直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1月9—17日京津冀地区一次严重霾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霾天气过程京津冀地区6个城市(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的PM10、SO2和NO2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均较高,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中PM10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最大,峰值出现在11—13日之间;石家庄、保定和邯郸市的污染最严重,PM10日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0.94 mg·m-3、0.95 mg·m-3和0.82 mg·m-3。SO2和NO2日平均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浓度值均较大,基本为0.10 mg·m-3以上。影响此次霾天气过程的大范围环流形势为纬向型,存在较强的逆温层,弱下沉运动使近地层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而近地面较小的风速和低层相对湿度小于90%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此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新疆地区,路径主要是从西北气流转为西南气流,携带南方的湿空气和污染物向京津冀地区输送。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气象出版社 , 中国气象局[编], 2003
[12]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og and haze in North China Plain (NCP)[J] . Quan J.,Zhang Q.,He H.,Liu J.,Huang M.,Jin H..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2011 (237)
[13]  
Observations of Visibil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Related to Fog, Mist and Haze in South Korea[J] . Y. S. Chung,H. S. Kim,M. B. Yoon.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1999 (1)
[14]   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 [J].
王润清 .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07) :44-44
[15]   1961—2008年银川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 [J].
刘玉兰 ;
梁培 ;
刘娟 ;
桑建人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2, 28 (01) :55-58
[16]   江苏省一次重霾污染天气的特征和机理分析 [J].
朱佳雷 ;
王体健 ;
邢莉 ;
穆青 ;
周德荣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 (12) :1943-1950
[17]   一次持续性区域雾霾天气的综合分析 [J].
赵桂香 ;
杜莉 ;
卫丽萍 ;
贺耀武 ;
李莹 ;
朱煜 .
干旱区研究 , 2011, (05) :871-878
[18]   解析山西雾霾天气的成因 [J].
段再明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1, 42 (05) :539-541+548
[19]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分析上海地区一次灰霾过程 [J].
潘鹄 ;
耿福海 ;
陈勇航 ;
贺千山 ;
张华 ;
亢燕铭 ;
毛晓琴 ;
王洪强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11) :2164-2173
[20]   1951—2005年中国大陆霾的时空变化 [J].
吴兑 ;
吴晓京 ;
李菲 ;
谭浩波 ;
陈静 ;
曹治强 ;
孙弦 ;
陈欢欢 ;
李海燕 .
气象学报, 2010, 68 (05) :6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