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过程中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被引:8
作者
吴迪生 [1 ]
魏建苏 [2 ]
李运芳 [1 ]
张文静 [1 ]
王文娟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2] 江苏省气象台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海洋; 海气热量交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索热带气旋与海洋相互作用,采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Marex(马瑞克斯)数据浮标实测资料,计算了1986年南海的7个热带气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值。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海气界面热量交换强烈,主要贡献来自潜热通量;热带气旋环流内水温、气温均是下降趋势,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夏季热带气旋环流内,感热通量会出现负值,海面有效反射辐射通量出现减弱现象;秋季热带气旋环流内,感热通量和海面有效反射辐射通量显著加强;在热带气旋环流内,海面吸收的短波辐射通量均出现减弱现象;热带气旋环流内受到冷空气影响时,感热变得相当重要,热带气旋表现为对海洋的响应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81 / 7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J].
彭江良 ;
吴息 ;
江志红 ;
刘红年 .
气象科学, 2008, (01) :21-29
[2]   江苏夏季降水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J].
庄樱 ;
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6) :835-840
[3]   南海地区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J].
戴彩悌 ;
王学忠 ;
李宏群 .
气象科学, 2007, 27(S1) (S1) :8-14
[4]   兰州市冬季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 [J].
安兴琴 ;
吕世华 .
气象科学, 2007, (04) :374-380
[5]   不同发展阶段台风大气边界层暖区变化特征 [J].
刘学刚 ;
罗哲贤 ;
滕代高 ;
代刊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7, (03) :320-327
[6]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 [J].
曾刚 ;
孙照渤 ;
倪东鸿 ;
陈海山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145-150
[7]   1986年南海季风海-气界面热量交换 [J].
吴迪生 ;
冯伟忠 ;
许建平 ;
闫敬华 ;
赵雪 ;
张纪伟 ;
乔贯宇 ;
林复 ;
吕桕明 .
科学通报, 2006, (03) :355-360
[8]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J].
蒋国荣 ;
何金海 ;
王东晓 ;
张韧 ;
阎俊岳 ;
姚华栋 .
气象学报, 2004, (02) :189-199
[9]  
海洋热通量对东海气旋发展影响的数值试验[J]. 马雷鸣,秦曾灏,端义宏,杜秉玉.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S1)
[10]   北京城市下垫面边界层湍流统计特征 [J].
刘辉志 ;
洪钟祥 .
大气科学, 2002, (02) :24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