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31
作者
胡乃娟 [1 ]
张四伟 [1 ]
杨敏芳 [2 ]
顾克军 [3 ]
韩新忠 [2 ]
张政文 [1 ]
卞新民 [1 ,2 ]
朱利群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稻麦轮作; 土壤碳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三季连续的大田试验,研究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及其交互效应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及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具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三季秸秆均还田、两季稻秸还田、一季麦秸还田,且均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旋耕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均高于翻耕,但差异不显著;旋耕和翻耕对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旋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和翻耕稻麦秸秆均还田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吴金水[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6,
[2]  
土壤农化分析.[M].鲍士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4]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J].
黄丹丹 ;
刘淑霞 ;
张晓平 ;
许继平 ;
吴立君 ;
娄玉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8) :1560-1565
[5]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有机碳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J].
段华平 ;
牛永志 ;
卞新民 .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 (03) :23-27
[6]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矿化的影响 [J].
张鹏 ;
李涵 ;
贾志宽 ;
王维 ;
路文涛 ;
张惠 ;
杨宝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12) :2518-2525
[7]   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J].
吴家旺 ;
朱小梅 ;
薛良鹏 ;
汪南雁 .
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3) :92-92
[8]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路文涛 ;
贾志宽 ;
张鹏 ;
王维 ;
侯贤清 ;
杨保平 ;
李永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522-528
[9]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J].
区惠平 ;
何明菊 ;
朱桂玉 ;
黄景 ;
顾明华 ;
黎晓峰 ;
沈方科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2 (01) :1-6
[10]   麦秸还田对水稻群体质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J].
郝建华 ;
丁艳锋 ;
王强盛 ;
刘正辉 ;
李刚华 ;
乔晶 ;
刘杨 ;
王绍华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 33 (03)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