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变化的耦合性空间分异——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4
作者
韩书成 [1 ]
濮励杰 [2 ]
严祥 [3 ]
张文方 [1 ]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2]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分异; 综合程度指数; 经济社会; 江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异性,根据经济社会变化综合程度指数,将全省划分为快速发展类型区、中速发展类型区和低速发展类型区,表现出从南到北发展速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看,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 [J].
韩书成 ;
濮励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6) :853-859
[2]   福清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陈海素 ;
伍世代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91-96
[3]   依据主、客观权重集成最终权重的一种方法 [J].
王中兴 ;
李桥兴 .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2006, (01) :87-92
[4]   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探析 [J].
于勇 ;
周大迈 ;
王红 ;
张爱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2) :213-215
[5]   新疆于田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研究 [J].
王国友 ;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
谭灵芝 .
中国沙漠, 2006, (02) :259-263
[6]   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土地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创立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严金明 ;
燕新程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6) :57-59
[7]   山东省泰安市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方法研究 [J].
李新举 ;
赵庚星 ;
刘宁 ;
于开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3) :90-93
[8]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不详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4, (02) :61-65
[9]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的权重确定方法 [J].
黄裕新 ;
吕波 ;
施品贵 .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4, (03) :72-75
[10]   关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方法的讨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3, (05) :64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