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植物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的繁殖特性及其地理扩散

被引:24
作者
王四海 [1 ]
孙卫邦 [1 ]
成晓 [1 ]
杨宇明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 
[2] 西南林学院 
关键词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外来植物; 繁殖特性; 地理扩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Hemsl.)A.Gray原产墨西哥及中美洲,被作为观赏及绿肥植物引入我国各地栽培。引入云南栽培的肿柄菊于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逃逸生长,现在云南的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形成危害。为了查明肿柄菊的扩散特点和入侵潜能,对选取的5个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的肿柄菊居群的果序直径、每序结实量、结籽率、千粒重、种子大小(长和宽)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物学指标在5个居群间都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并随着居群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异的增大,这6个指标值在居群间的差异也有增大趋势。对新鲜采集的不同居群种子在15、20、25、30、35℃下做萌发实验,结果显示在前4种温度条件下5个居群间的种子萌发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35℃下萌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5个居群的种子最高萌发率不相同且差异极显著(p<0.01)。分析对比作者以往对肿柄菊群落特征和克隆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认为,虽然肿柄菊在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下有性繁殖特性有较大差异,但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危害程度表现相似;由于肿柄菊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的协同作用,使其通过人为引种、道路交通、水流等传播到新的地域后,极易建立新种群,并形成单优种群落而不断侵占和统治新的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1307 / 13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外来入侵种飞机草在不同环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J].
鲁萍 ;
桑卫国 ;
马克平 .
生态学报, 2006, (11) :3578-3585
[2]   外来种互花米草入侵模式与爆发机制 [J].
邓自发 ;
安树青 ;
智颖飙 ;
周长芳 ;
陈琳 ;
赵聪蛟 ;
方淑波 ;
李红丽 .
生态学报, 2006, (08) :2678-2686
[3]   逃逸外来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生长繁殖特性、地理分布现状及群落特征 [J].
王四海 ;
孙卫邦 ;
成晓 .
生态学报, 2004, (03) :444-449
[4]   高等植物的散布与进化 Ⅰ.散布体类型、数量、寿命及散布机制 [J].
马绍宾 ;
李德铢 .
云南植物研究, 2002, (05) :569-582
[5]   紫茎泽兰个体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J].
刘伦辉 ;
刘文耀 ;
郑征 ;
荆桂芬 .
生态学报, 1989, (01) :66-70
[6]   紫茎泽兰在我国的分布、危害与防除途径的探讨 [J].
刘伦辉 ;
谢寿昌 ;
张建华 .
生态学报, 1985, (01) :1-6
[7]  
林业有害植物飞机草的入侵机理[M]. 科学出版社 , 杨逢建,祖元刚著, 2005
[8]  
BIOTIC INVASIONS: CAUSES, EPIDEMIOLOGY, GLOBAL CONSEQUENCES, AND CONTROL[J] . Richard N. Mack,Daniel Simberloff,W. Mark Lonsdale,Harry Evans,Michael Clout,Fakhri A. Bazzaz.Ecological Applications . 2000 (3)
[9]  
Dispersal and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Ⅰ.Diaspores,Their Quantity and Life Span as well as Dispersal Mechanisms. Ma S B,LI D Z. ActaBotanica Yunnannica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