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新理解论纲

被引:37
作者
俞伟超
张爱冰
机构
[1] 中国历史博物馆
[2] 合肥教育学院
关键词
考古学; 概念; 人类学; 思维形式; 碑铭学; 金石学; 社会科学; 论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科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促使考古学重新思考本学科的目的。这方面的新认识又将导致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更新。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表明,我国考古学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考古学应吸收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内容,考古学文化的范畴应扩大,透过遗物、遗迹研究古人行为过程并进而研究文化进步的法则及文化动力学的规律应成为考古学的新目标。文章进而从层位学、形态论、环境论、聚落论、计量论、技术论等方面对考古学既有理论、方法作了新的阐述,并在全息论、艺术论、价值论三节就考古学的本体论、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6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雨台山楚墓CASA年代序列分析与相关问题讨论 [J].
裴安平 ;
李科威 .
考古, 1991, (05) :459-462+399
[2]   关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若干问题——评宾福德等的新看法 [J].
贾兰坡 .
考古, 1988, (01) :77-84+62
[3]   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 [J].
苏秉琦 .
文物, 1986, (08) :41-44
[4]   碳十三测定和古代食谱研究 [J].
蔡莲珍 ;
仇士华 .
考古, 1984, (10) :949-955
[5]   生物全息律 [J].
张颖清 .
自然杂志, 1981, (04) :243-248+240
[6]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J].
竺可桢 .
考古学报, 1972, (01) :15-38
[7]  
考古类型学的计算机实现、问题和前景[J]. 李科威.考古与文物. 1990 (05)
[8]  
文化全息论[M]. 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严春友,严春宝著, 1991
[9]  
史前考古埋藏学概论[M]. 文物出版社 , 尤玉柱著, 1989
[10]  
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M]. 文物出版社 , 俞伟超 主编,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