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及其应用研究(Setaria italica)

被引:21
作者
胡洪凯
石艳华
王朝斌
赵虎臣
机构
[1] 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
[2] 内蒙古赤峰市农科所 赤峰
[3] 赤峰
[4] 赤峰
关键词
谷子; 显性核不育; 连锁遗传; 上位互作; 三系制种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Ch型”谷子显性核不育的遗传研究证实“Ch型”的不育性与“澳大利亚谷”的细胞质无关,其育性是受两对显性连锁基因Ms-和Rf-上位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当二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表现可育。这种由杂交而来,并能找到“恢复系”的显性核不育是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的典型实例。同时,作者提出和实现显性核不育纯合一型系(简称纯合一型系)、隐性纯合可育系(简称纯合可育系)和显性纯合上位系(简称纯合上位系)配套的“三系制种法”配制出杂交种,为显性核不育和基因多种互作形式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直接利用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208 / 2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作物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分类起源及在杂种生产中利用的可能性 [J].
刘秉华 .
作物杂志, 1991, (03) :26-28
[2]   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 [J].
颜龙安 ;
张俊才 ;
朱成 ;
欧阳颔 ;
李季能 ;
蔡跃辉 .
作物学报, 1989, (02) :174-181
[3]   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 [J].
胡洪凯 ;
马尚耀 ;
石艳华 .
作物学报, 1986, (02) :73-78+147
[4]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 [J].
李树林 ;
钱玉秀 ;
吴志华 .
上海农业学报, 1985, (02) :1-12
[5]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
[6]  
植物遗传育种学[M]. 科学出版社 , 华北农业大学等 编,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