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层气盆地改造作用及其类型分析

被引:4
作者
宋立军
赵靖舟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盆地; 改造作用; 改造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入手,在研究聚煤盆地的后期改造特征基础上,将煤层气盆地定义为"具有工业价值煤层气藏形成和保存条件含煤盆地"。煤层气盆地改造是剥蚀、埋藏、断褶、断块、热力和流体等6种改造作用单一或复合作用的结果,据改造作用可将煤层气盆地划分为单一改造作用型和复合改造作用型两大类型,又可进一步分为4种单一改造作用亚型和14种复合改造作用亚型。
引用
收藏
页码:868 / 8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21]   改造型含油气盆地类型及研究思路 [J].
王定一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9-23
[22]   成盆期后改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地质特征 [J].
赵重远 ;
周立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7-10
[23]   盆地的改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张抗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38-41+45
[24]   中国煤层气聚集区带划分 [J].
叶建平 ;
岳魏 ;
秦勇 ;
林大扬 .
天然气工业, 1999, (05) :9-12
[25]   盆地后期改造阶段与应力场演化 [J].
刘晓祥 ;
刘池阳 ;
赵重远 ;
何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3) :199-202
[26]   改造型盆地类型划分 [J].
刘池洋 ;
孙海山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2) :3-6+92
[27]   我国煤盆地区域构造特征与煤层气开发潜力 [J].
张德民 ;
林大杨 .
中国煤田地质, 1998, (S1) :38-41
[28]   中国煤层气分布特征及高产富集因素 [J].
赵庆波 ;
李五忠 ;
孙粉锦 .
石油学报, 1997, (04) :1-6
[29]   后期改造强烈──中国沉积盆地的重要特点之一 [J].
刘池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6, (04) :255-261
[30]   中国含气(油)盆地的构造格架和成因类型 [J].
张一伟 ;
陆克政 ;
漆家福 ;
陈发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6) :49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