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变动模式的理想方案与现实选择

被引:18
作者
龙俊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物权变动; 登记生效主义; 登记对抗主义;
D O I
10.16092/j.cnki.1001-618x.2019.07.00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从长远看,物权变动的理想设计方案是:对于不动产物权,登记于物的编成主义的不动产登记簿,应统一采取登记生效主义;对于动产担保物权,登记于人的编成主义的动产与权利担保登记簿,应统一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对于特殊动产物权,应该区分所有权变动和担保物权变动,并区分机动车、内河船舶与跨国列车、航空器、海船,分采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次审议稿)》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于各种现实考虑,没有完全采纳上述方案,但是由于登记对抗主义解释上的灵活性,未来仍然可以通过对第三人的范围做弹性解释,在最终结果上达到类似上述理想方案的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民法分则物权编立法研究 [J].
崔建远 .
中国法学, 2017, (02) :48-66
[2]   机动车物权的变动辨析 [J].
崔建远 .
环球法律评论, 2014, 36 (02) :33-46
[3]   中国物权法上的登记对抗主义 [J].
龙俊 .
法学研究, 2012, 34 (05) :136-153
[4]   不动产一物二卖问题研究 [J].
许德风 .
法学研究, 2012, 34 (03) :87-104
[5]   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J].
崔建远 .
法学家, 2010, (05) :49-55+177
[6]   浮动抵押的财产变动与效力限制 [J].
董学立 .
法学研究, 2010, 32 (01) :63-67+69
[7]   关于物权法草案中确立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 [J].
王利明 .
法学, 2005, (08) :3-9
[8]   物权登记应采对抗效力的几点理由 [J].
郭明瑞 .
法学杂志, 2005, (04) :13-16
[9]   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研究与中国的选择 [J].
渠涛 .
法学研究, 1999, (05) :35-5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