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

被引:21
作者
祝彦贺 [1 ]
朱伟林 [2 ]
徐强 [2 ]
王英民 [1 ]
吕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海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珠海组; 珠江组; 珠江口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裂陷过程及裂陷期延迟机制探讨 [J].
董冬冬 ;
吴时国 ;
张功成 ;
袁圣强 .
科学通报, 2008, (19) :2342-2351
[2]   南海北部陆坡的地貌形态及其控制因素 [J].
王海荣 ;
王英民 ;
邱燕 ;
彭学超 ;
刘轶瑶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2) :70-79
[3]   白云运动:南海北部渐新统—中新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J].
庞雄 ;
陈长民 ;
邵磊 ;
王成善 ;
朱明 ;
何敏 ;
申俊 ;
连世勇 ;
吴湘杰 .
地质论评, 2007, (02) :145-151
[4]   渐新世以来的南海沉积量及其分布 [J].
黄维 ;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9) :822-829
[5]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及其油气勘探前景 [J].
庞雄 ;
申俊 ;
袁立忠 ;
连世勇 ;
何敏 ;
舒誉 .
石油学报, 2006, (03) :11-15+21
[6]   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 [J].
庞雄 ;
陈长民 ;
施和生 ;
舒誉 ;
邵磊 ;
何敏 ;
申俊 .
地学前缘, 2005, (03) :167-177
[7]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 [J].
邵磊 ;
雷永昌 ;
庞雄 ;
施和生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1177-1181
[8]   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J].
武强 ;
解习农 ;
姜涛 .
海洋地质动态, 2005, (03) :1-5+1
[9]   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 [J].
姚伯初 ;
万玲 ;
刘振湖 .
地球科学, 2004, (05) :543-549
[10]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晚期层序地层划分和海平面变化 [J].
秦国权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1) :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