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裂陷过程及裂陷期延迟机制探讨

被引:16
作者
董冬冬 [1 ]
吴时国 [1 ]
张功成 [2 ]
袁圣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海; 深水盆地; 构造沉降; 裂陷作用; 破裂不整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最新地震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计算了南海北部深水区3条测线的构造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于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虽然南海于32Ma开始扩张,但陆缘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此时没有减小反而增大,23Ma左右才显著减小,暗示裂陷作用一直持续到约23Ma才结束,地层厚度资料同样反映出这一现象,即裂陷期出现了延迟,热沉降开始时间滞后.认为形成该现象的机制可能有3个:(1)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强度很弱,塑性相对较强,对南海扩张造成的应变衰减反应延迟;(2)岩石圈分层独立伸展的差异性可能也是导致裂后热沉降滞后的原因;(3)南海扩张脊在24~21Ma之间的向南跃迁及对应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进一步诱发了研究区23Ma左右大规模裂后热沉降的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2342 / 235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张功成 ;
米立军 ;
吴时国 ;
陶维祥 ;
何仕斌 ;
吕建军 .
石油学报, 2007, (02) :15-21
[2]   白云运动:南海北部渐新统—中新统重大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J].
庞雄 ;
陈长民 ;
邵磊 ;
王成善 ;
朱明 ;
何敏 ;
申俊 ;
连世勇 ;
吴湘杰 .
地质论评, 2007, (02) :145-151
[3]   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和周边重要地质事件 [J].
庞雄 ;
陈长民 ;
吴梦霜 ;
何敏 ;
吴湘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8) :793-799
[4]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央底辟带的发现及识别 [J].
王家豪 ;
庞雄 ;
王存武 ;
何敏 ;
连世勇 .
地球科学, 2006, (02) :209-213
[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J].
孙珍 ;
庞雄 ;
钟志洪 ;
周蒂 ;
陈长民 ;
郝沪军 ;
何敏 ;
黄春菊 ;
许鹤华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9-498
[6]   深反射地震剖面所揭示的白云凹陷的深部地壳结构 [J].
黄春菊 ;
周蒂 ;
陈长民 ;
孙珍 ;
郝沪军 .
科学通报, 2005, (10) :1024-1031
[7]   从浅水陆架走向深水陆坡——南海深水扇系统的研究 [J].
彭大钧 ;
庞雄 ;
陈长民 ;
舒誉 ;
叶斌 ;
甘其刚 ;
吴昌荣 ;
黄先律 .
沉积学报, 2005, (01) :1-11
[8]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J].
钟志洪 ;
王良书 ;
李绪宣 ;
夏斌 ;
孙珍 ;
张敏强 ;
吴国干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1) :29-36
[9]   南海东部海盆晚期扩张的构造地貌研究 [J].
李家彪 ;
金翔龙 ;
高金耀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239-248
[10]   南海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J].
张健 ;
熊亮萍 ;
汪集旸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5) :60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