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塿土团聚体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

被引:29
作者
李婕
杨学云
孙本华
张树兰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土壤管理措施; 土; 土壤团聚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分布影响土壤的功能。本文利用22年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和不同施肥对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土壤管理措施包括裸地休闲、撂荒和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其中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9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化肥氮(N)、磷(P)和钾(K)不同配施5个处理(N、NP、NK、PK、NPK),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SNPK),有机肥与化肥配施2个处理(M1NPK、M2NPK)。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措施显著影响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与作物体系比较,长期休闲可显著增加机械稳定性微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对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和分布没有显著影响。而长期撂荒显著增加了大于2 mm的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的稳定性。长期不同施肥显著影响0—30 cm土层的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总趋势为施肥比不施肥处理降低了>1 mm的团聚体含量,增加了0.25 1 mm的团聚体含量,但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土撂荒22年后显著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而种植作物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影响甚微。
引用
收藏
页码:346 / 3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长期不同施肥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耕层碳储量的影响 [J].
王莲莲 ;
张树兰 ;
杨学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2) :404-412
[2]   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陈山 ;
杨峰 ;
林杉 ;
柳淑蓉 ;
汤水荣 ;
蔡崇法 ;
胡荣桂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5) :211-216
[3]   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王勇 ;
姬强 ;
刘帅 ;
孙汉印 ;
王旭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7) :1365-1373
[4]   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钾素平衡与钾库容量的影响 [J].
葛玮健 ;
常艳丽 ;
刘俊梅 ;
张树兰 ;
孙本华 ;
杨学云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3) :629-636
[5]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分布及其氧化稳定性研究 [J].
孙汉印 ;
姬强 ;
王勇 ;
王旭东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2) :369-376
[6]   关中地区土壤团聚体组成特征及稳定性研究 [J].
祁迎春 ;
王益权 ;
刘军 .
陕西农业科学, 2011, 57 (05) :66-69
[7]   长期施肥对关中塿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J].
李志军 ;
李平儒 ;
史银光 ;
张树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6) :1456-1463
[8]   免耕对潮土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影响 [J].
戴珏 ;
胡君利 ;
林先贵 ;
朱安宁 ;
尹睿 ;
张华勇 ;
王俊华 .
土壤学报, 2010, 47 (05) :923-930
[9]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宁南土壤团聚体粒级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 [J].
高飞 ;
贾志宽 ;
韩清芳 ;
杨宝平 ;
聂俊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3) :100-106
[10]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J].
刘恩科 ;
赵秉强 ;
梅旭荣 ;
HWAT BingSo ;
李秀英 ;
李娟 .
生态学报, 2010, 30 (04) :1035-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