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后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动态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2
作者
路屹 [1 ]
刘晓林 [1 ]
屈洪党 [1 ]
陈静 [2 ]
许文芳 [1 ]
殷亮 [1 ]
机构
[1]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室
关键词
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 O I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2012.05.078
中图分类号
R743.31 [短暂性脑缺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动态测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双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1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LSEP),探讨其变化意义。方法以P40、N8和N50潜伏期的数值差为观察指标,分别对51例住院的TIA患者在入院时及发病30 d后进行双下肢SLSEP的检测。根据3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A组(TIA无脑梗死组)34例与B组(脑梗死组,病前有TIA史)17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A患者下肢SLSEP的检查中以P40的改变具有临床意义,有66.7%(34/51)的TIA患者入院时P40潜伏期差值出现异常。A组中,16例有TIA再发,其中N8、N50和P40潜伏期的数值差30 d后均略为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出现在TIA后2 d内3例(5.9%,3/51),7 d内2例(3.9%,2/51),1个月内12例(23.5%,12/51)。B组30 d后P40潜伏期的数值差不仅较入院时明显延长(F=12.9,P<0.05),且和A组30 d后的值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4.35,P<0.05)。结论 TIA中短期发展为脑梗死的患者P40潜伏期差值明显延长,下肢SLSEP中P40的检测或为观察TIA患者的病情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相对于上肢SLSEP的检测,P40更为方便,值得临床推广或进行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7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体感诱发电位和改良脑出血量表在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预测中的应用 [J].
柯将琼 ;
王小同 ;
黄健康 ;
郑国庆 ;
李勇 ;
胡蓓蕾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06) :439-441
[2]   脑干听觉及体感诱发电位对合并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预后的判断 [J].
林恩 ;
许海雄 ;
郭骅 ;
李克明 .
海南医学, 2010, 21 (01) :48-49
[3]  
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价值[J]. 郑伟城,潘速跃,林正豪,吴永明,姬仲,刘丽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4]   针刺单侧和双侧肢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J].
李安国 ;
燕铁斌 ;
陈月桂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01) :81-82
[5]   脑缺血后体感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波谱特征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J].
陈力学 ;
姜利人 ;
刘宝松 ;
陈恒胜 ;
康格非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05) :268-271+256
[7]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 [J].
Cruccu, G. ;
Aminoff, M. J. ;
Curio, G. ;
Guerit, J. M. ;
Kakigi, R. ;
Mauguiere, F. ;
Rossini, P. M. ;
Treede, R. -D. ;
Garcia-Larrea, L. .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08, 119 (08) :1705-1719
[8]   Ar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he best predictor of outcome after severe brai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 [J].
Carter, BG ;
Butt, W .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05, 31 (06) :765-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