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贵池地区含锰岩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40
作者
谢建成 [1 ]
杜建国 [2 ]
许卫 [2 ]
杨晓勇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锰矿; 含锰岩系; 地球化学; 安徽贵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3.018
中图分类号
P618.32 [锰];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安徽贵池地区沉积锰矿床赋存于二叠纪孤峰组,包括沉积作用形成的碳酸锰矿和经后期氧化作用形成的氧化锰矿。二叠纪含锰岩系一般为钙、泥、硅质岩石组合,主要处于二叠纪孤峰组下部,自东向西钙质增加、厚度变大。常量元素特征为Ca、Si低,Mn、Fe、P相对富集。微量元素总体特征显示本区锰矿层及含锰岩系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Sr异常和Sr/Ba值以及Co/Ni值反映出当时含锰岩系处在高盐度的海相沉积环境。稀土元素属LREE富集型。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显示重稀土亏损特点,均为右倾斜、中等Eu、Ce负异常,利用海水的标准化值进行标准化的模式曲线,则出现明显的Ce正异常特征,反映区内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物质来源。氧、碳同位素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δ13CV-PDB=-4.1‰5‰,δ18OV-PDB=-3.4‰-9.9‰,表明碳的来源主要为早二叠纪海水的重碳酸盐。6个含锰灰岩样品δ18OSMOW值稳定在22‰24‰,这些均一的氧同位素组成可能反映出它们有一个相似的海相源区。古海水温度比正常沉积要高,约49~71℃。综合地球化学各参数特征分析表明本区孤峰组含锰岩系的沉积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含锰岩系和锰的物源既有热水成因的也有非热水成因的物质。结合沉积特征及地史演化分析,自栖霞期发生的海侵在茅口早期达最大,本区处于深水陆棚相—盆地相沉积环境,发生含锰地层的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安徽贵池地区二叠纪孤峰组含锰岩系稳定同位素特征 [J].
许卫 ;
岳书仓 ;
杜建国 ;
吴礼彬 ;
孙乘云 ;
王有生 ;
陶启云 .
地质通报, 2005, (08) :778-782
[2]   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J].
曾普胜 ;
杨竹森 ;
蒙义峰 ;
裴荣富 ;
侯增谦 ;
徐文艺 ;
王训诚 ;
田世洪 .
地质论评, 2004, (02) :153-161
[3]   安徽省贵池唐田锰矿床地质特征 [J].
许卫 ;
岳书仓 ;
杜建国 ;
谢建成 ;
孙乘云 ;
王有生 .
地质找矿论丛, 2002, (04) :240-245
[4]   桃江锰矿锰帽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 [J].
朱恺军 ;
姚国龙 ;
黄金水 .
地质找矿论丛, 1998, (03) :3-5
[5]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学报, 1995, (02) :125-137+193
[6]   下扬子区早二叠世孤峰期泥化火山岩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论评, 1994, (01) :64-73+99
[7]   秦岭泥盆系中与铅锌矿化有关喷流岩的识别与找矿 [J].
张复新 .
地质与勘探, 1989, (05) :11-18
[8]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郑永飞;陈江峰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9]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原理.[M].赵振华著;.科学出版社.1997,
[10]  
扬子地台南缘及其邻区锰矿研究.[M].姚敬劬等编著;.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