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滩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功能群及牧草品质变化

被引:7
作者
江小雷 [1 ]
张卫国 [1 ]
杨振宇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 甘肃省玛曲县畜牧局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黑土滩; 群落演替; 物种多样性; 植物功能群; 牧草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8 [草原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应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高寒草甸不同恢复演替阶段黑土滩植物群落结构、植物功能群及牧草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种数与演替梯度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y=5.594x+0.643,(R2=0.8811);Shannon指数与演替梯度间呈非线性单峰曲线关系:y=-0.0528x2+0.6584x+0.3874(R2=0.7531);生物量与演替梯度间亦呈单峰曲线关系:y=-8.7647x2+86.696x+67.14(R2=0.6164)。一年生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禾本科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莎草类及杂类草植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莎草类植物增幅不大,而杂类草植物则急剧增加。牧草品质随演替时间的延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劣等牧草生物量在群落中呈下降趋势;中等和优等牧草生物量的变化趋势相同:随着演替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幅度较大的增加趋势;而良等牧草生物量的变化则与之不同,生物量的峰值出现在演替的4-5年间。随着黑土滩的恢复演替,植物群落结构、功能群类型及草地生产性能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19 / 62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南亚热带水土流失地区人工加速植被演替过程 [J].
王费新 ;
王兆印 ;
杨正明 ;
纪喜宁 .
生态学报, 2006, (08) :2558-2565
[2]   羊草草原退化程度判定的植物群落学指标 [J].
梁燕 ;
韩国栋 ;
周禾 ;
赵萌莉 ;
珊丹 ;
郑淑华 .
草地学报, 2006, (04) :343-348
[3]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中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和展望 [J].
赵存玉 ;
王涛 .
生态学杂志, 2005, (11) :93-96
[4]   青南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J].
邱丹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9) :284-285+293
[5]   青藏高原“黑土型”退化草地成因与恢复 [J].
尚占环 ;
龙瑞军 .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652-656
[6]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及“黑土滩”退化草地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动态 [J].
史惠兰 ;
王启基 ;
景增春 ;
李世雄 ;
王杰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655-661
[7]   江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过程与综合治理 [J].
周华坤 ;
周立 ;
赵新全 ;
刘伟 ;
严作良 ;
师燕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51-55
[8]   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 [J].
李希来 .
草业科学, 2002, (01) :20-22
[9]   Influence of plant functional group removal on inorganic soil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 native grasslands [J].
Davies, Kirk W. ;
Pokorny, Monica L. ;
Sheley, Roger L. ;
James, Jeremy J. .
RANGELAND ECOLOGY & MANAGEMENT, 2007, 60 (03) :304-310
[10]  
Overlapping resource use in three Great Basin species: implications for community invasibility and vegetation dynamics[J] . Mary S.Booth,Martyn M.Caldwell,John M.Stark.Journal of Ecology .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