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

被引:84
作者
陈伟 [1 ]
吴智平 [1 ]
侯峰 [2 ]
孔菲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区
关键词
断裂带; 内部结构; 测井学; 物性; 时空差异; 油气运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含油气盆地中断层的发育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断裂带野外划分,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成像测井等资料对断层进行了定性的内部结构划分和常规测井刻度标定,总结测井响应特征,并运用指示曲线计算法和交会图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断裂带主要由位于中部的滑动破碎带和其两侧的上、下盘诱导裂缝带等具有不同变形和物性特征的结构单元组成,而且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时间上,同一断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内部结构存在差异;空间上,断裂带具有横向上的不对称性、垂向上的分层性和走向上的分段性。正是这些差异引起断裂带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物性的非均质特点,致使断裂带对油气的输导和封堵能力也存在时空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774 / 7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断层垂向封闭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吕延防 ;
沙子萱 ;
付晓飞 ;
付广 .
石油学报, 2007, (05) :34-38
[2]   断裂带内部结构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J].
高君 ;
吕延防 ;
田庆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2) :4-7+122
[3]   确定断裂带内部结构和物性参数的一种方法 [J].
樊计昌 ;
刘明军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7, (02) :164-169+244+121
[4]   断裂输导体系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J].
杜春国 ;
郝芳 ;
邹华耀 ;
张树林 ;
付晓飞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1) :51-56
[5]   断裂带中的流体活动及其作用 [J].
张西娟 ;
曾庆利 ;
马寅生 .
西北地震学报, 2006, (03) :274-279
[6]   断层两盘岩性配置关系及断层的封闭性 [J].
赵密福 ;
李阳 ;
张煜 ;
王端平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7-11
[7]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出发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J].
付晓飞 ;
方德庆 ;
吕延防 ;
付广 ;
孙永河 .
地球科学, 2005, (03) :328-336
[8]   断-压双控流体流动与油气幕式快速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曾治平 .
石油学报, 2004, (06) :38-43+47
[9]   断层周围的弹塑性区及其地质意义 [J].
武红岭 ;
张利容 .
地球学报, 2002, (01) :11-16
[10]   青海柴西地区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 [J].
孙建孟 ;
刘蓉 ;
梅基席 ;
申辉林 .
测井技术, 1999, (04) :2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