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21日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机制研究

被引:12
作者
丁治英
罗静
沈新勇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β中尺度低涡; 位涡; 非绝热加热; 切变线;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0.06.002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模拟2008年6月20—21日江淮一次β中尺度切变线、低涡降水过程。分析发现:低层大尺度的0.5×10-6m2.s-1.K.kg-1的大值位涡为切变线暴雨提供了背景场,在其南部边缘,低层的切变辐合及云水形成的非绝热加热,导致了正位涡的增长,使低层正涡度加大引起降水加强。低层的正位涡通过上升运动向上传递,导致了高层位涡正异常,高层位涡的正异常又可导致低层的气旋性涡度进一步加大并使降水加大;β中尺度低涡的生成与大别山地形关系不大,主要是由对流层高层正位涡异常引起,但是低涡的维持及降水与大别山的地形坡度密切相关,当地形平坦时,不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当具有大别山的地形坡度时,不论山脉的高低都有利于低涡维持和降水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657 / 6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2003年夏季梅雨期一次强气旋发展的位涡诊断分析 [J].
赵兵科 ;
吴国雄 ;
姚秀萍 .
大气科学, 2008, (06) :1241-1255
[2]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J].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2, (02) :146-155+258
[3]   气旋生成机制的位涡反演诊断 [J].
周毅 ;
寇正 ;
王云峰 .
气象科学, 1998, (02) :121-127
[4]   论东亚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及其次天气尺度扰动 [J].
斯公望 .
气象学报, 1989, (03) :312-323
[5]   对我国梅雨次天气尺度系统的一些认识 [J].
胡伯威 .
气象科技, 1986, (02) :21-29
[6]   东亚的梅雨期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 [J].
陶诗言 ;
赵煜佳 ;
陈晓敏 .
气象学报, 1958, (02) :11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