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被遗忘权的法律构建

被引:2
作者
卜学民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权; 主体范围; 通知义务;
D O I
10.15967/j.cnki.cn14-1316/g4.2021.04.008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被遗忘权起源于欧洲,并在欧洲的立法和司法中得到确认,我国也应将被遗忘权本土化。在我国的被遗忘权立法构建中,应将被遗忘权确定为个人信息权而非隐私权的内容。权利主体应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并限制公众人物的被遗忘权、强化保护未成年人的被遗忘权。义务主体应该是出版者和搜索引擎并以前者为主。客体为网络中的失效的、不宜存在的和负面的信息,对于犯罪信息应该依罪刑轻重来决定是否纳入被遗忘权客体,信息主体不十分明确的信息也应属于其客体范围。权利主体享有向出版者和搜索引擎主张被遗忘权的选择权,义务主体有审查申请的义务,并将处理结果通知权利主体、出版者或者搜索引擎、第三方和公众。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个人信息的民事法保护与救济 [J].
郭北南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21, 29 (02) :151-161
[2]   本土化语境下的“被遗忘权”:个人信息权的程序性建构 [J].
李立丰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72 (03) :145-155
[4]   被遗忘权的基本原理与场景化界定 [J].
丁晓东 .
清华法学, 2018, 12 (06) :94-107
[5]   民法典编纂视角下信息删除权建构 [J].
余筱兰 .
政治与法律, 2018, (04) :26-37
[6]   “被遗忘权”: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问题 [J].
张里安 ;
韩旭至 .
河北法学, 2017, 35 (03) :35-51
[8]   被遗忘权的本体论及本土化研究 [J].
张建文 ;
高完成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7 (03) :76-81
[9]   网络社会的被遗忘权研究 [J].
郑志峰 .
法商研究, 2015, 32 (06) :50-60
[10]   大数据与“被遗忘权” [J].
吴飞 ;
傅正科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45 (02) :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