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23
作者
陆志科
黎深
机构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荔枝核; 提取物;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4.1 [化学分析与鉴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荔枝核样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荔枝核总皂甙含量,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荔枝核样品中总皂甙含量在1.30%~1.40%之间,总黄酮含量在5.78%~6.80%之间;多糖2.85%~3.34%之间。以芦丁为对照,从对不同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活性等方面研究荔枝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荔枝核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8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2.96%,超过同质量浓度的芦丁;质量浓度为0.5mg/ml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5.56%,略低于相应对照。荔枝核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质量浓度为0.5mg/ml时,抑制率达52.56%,稍低于相应对照。妃子笑荔枝核提取物质量浓度为1mg/ml时,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超过同质量浓度的芦丁。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荔枝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J].
葛邦国 ;
吴茂玉 ;
和法涛 ;
赵岩 ;
宋烨 .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 (08) :60-62
[2]   荔枝的成分及加工利用研究 [J].
温靖 ;
肖更生 ;
陈卫东 ;
徐玉娟 ;
张友胜 ;
唐道邦 .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07) :104-106
[3]   荔枝核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 [J].
陈衍斌 ;
武可泗 ;
顾宜 ;
陈建宗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7, (05) :97-98
[4]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J].
汤建萍 ;
周春山 ;
涂秋云 ;
丁立稳 .
应用化工, 2007, (02) :109-113
[5]   荔枝核总皂甙的含量测定 [J].
杨燕 ;
罗志辉 ;
晏全 .
化工时刊, 2004, (01) :45-46
[6]   红薯梗中清除自由基活性成分的研究 [J].
马庆一 ;
张侠 ;
熊卫东 ;
林美华 ;
不详 .
食品科学 , 2003, (06) :145-148
[7]   荔枝核降血糖、调血脂和抗氧化的实验研究 [J].
潘竞锵 ;
刘惠纯 ;
刘广南 ;
胡燕玲 ;
杨旭权 ;
陈历雄 ;
丘卓翘 .
广东药学, 1999, (01) :47-50
[8]   荔枝核的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 [J].
郑琳颖 ;
韩超 ;
潘竞锵 .
中医药学报, 1998, (05) :51-53
[9]   Fe2+诱发脂蛋白PUFA过氧化体系及对若干天然产物抗氧化作用的评价 [J].
张尔贤,俞丽君,周意琳,肖湘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96, (02) :218-222
[10]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阴健 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